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当“家长里短”成为“文化甜点”
谁是敌人
我国国庆由来
古时官员的退休制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博客丛林
当“家长里短”成为“文化甜点”
春日迟迟
中原网  日期: 2007-09-30  来源: 郑州日报  
  家长里短不要以为只有没文化没知识生活单调贫乏的家庭妇女才有兴趣搬弄现在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居家琐事陈芝麻烂谷子全都堂而皇之地上了书摊。乐此不疲的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长舌妇之女流而是名流文化中人。买几根芹菜透着学问喝一碗茶也有说头。总之有大家风范者吃饭穿衣皆是文章小家碧玉之流也咿咿呀呀的卖些乖或者言老公如何模范或者谈拙荆如何娇憨。

  我有一友以善写闲雅小品著名喝茶不叫喝茶叫品茗守寡不叫守寡叫绣榻悲寒前两年甚不得志锦绣文稿被认为酸文假醋这两年忽然大为抢手稿约纷沓而至稿酬水涨船高最后柴米油盐毛巾肥皂厨房厕所全细细品过一至两个回合朋友间的婚丧嫁娶奇闻逸事也一网打尽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被高人指点了一条阳关大道从此一发不可收竟然梦笔生花写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他发现他可以写些家长里短而东家如何西家怎样一用那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立刻就脱了市井的俗气活活的成了又闲又雅的玩意儿。而我的朋友也就成了类似大众品牌的文化人自然他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就是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生活细节包括他的老婆如何弃暗投明嫁给了他包括他如何醒悟丑妻原是家中宝等等不一而足。

  我也承认自己很喜欢那种心如止水散散淡淡的东西只是当这种感觉一旦铺天盖地风卷残云般滚滚而来的时候就有一种不平常的感觉。

  我的善写家长里短的朋友原本的志向是走朱自清的路子现在他已改弦更张他说他要做今天的沈复不过当年人家沈复也就写了《浮生六记》而他看上去已经摆出了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架势即使人生苦短他以每天一记的速度一年少说也有浮生三百记。不过当年沈复写这六记全是出于对旧情念念不忘想必情至深处自有一番滋味,又没人许以稿酬所以草草写了六记而今我的朋友则是文债累累况重金之下哪有只写六记之理

  其实家长里短并不就是庸俗而且一颗平常心信手拈来一些生活琐事也蛮好。只是常常在行文中跃跃欲试好像他的事哪怕就是芝麻绿豆级的端上台面也是一席足够以飨读者。如今此风日盛比如今天我就在一张小报上既读到“夸夸我妻”又读到 “谢谢你老公”我觉得这些话大可以回家面对面的对爱人讲没必要在报纸上卿卿我我欲说还休。

  如果说文人醉心于写这类文章举手之劳既挣了稿费又安慰了家人何乐不为况且还连带地表现了自己的雅趣情怀,享受到了特是回事儿的良好感觉。但是为什么读者也很买他们的账呢

  假如把书籍文化比作精神食粮那么这类家长里短的文章就是一种文化甜点多了腻少了缺乏情致。如果把写文章的文化人比作厨子的话做好甜点也不容易。只是有的厨子认为甜点就是小吃所以好对付来点速冻的芝麻汤圆甜粽子什么的。而我们的读者呢大部分是上过学念过书的他们或者是因为时间紧权且拿甜点充饥或者是因为时间多在吃了正餐之后还得消费一点甜点。不过甜点经常吃就会腻,而且如果几种甜点来来去去就那么几种味道,也很容易使人厌倦,所以我想做甜点的师傅总该钻研点技术,不能太“平常心”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