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旬瑜,字伯元,唐朝时期的河南荥泽(今郑州市)人,他生于唐开元26年(738年),父亲早亡,生活艰难,他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学有所成,步入了仕途,为官之后,他刚直不阿,清正廉洁,而且直言善谏,是有名的清廉大臣。唐朝大历年间,唐代宗下诏,命他主持文科高第科举考试,并授予他大理评事一职。他曾经在京城任吏部侍郎,后来到故乡河南任职,做了河南尹。他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的爱戴,后又升迁为门下侍郎(皇帝侍从,地位接近宰相),并很快做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据史籍记载,当郑王旬瑜接到任河南尹的诏命,准备启程上任时,正好遇上唐德宗的生日,当时,满朝文武大臣都纷纷给皇帝献礼,祝贺生日,他的下属也劝他备礼祝寿,他却说:“我还没到任就给皇上送礼祝寿,这实在是不合情理,我不能这样做!”于是,他一点礼物也不置办,也不向唐德宗祝贺生日,就上任去了。在河南任职期间,他办事公道,并大力减轻农民的赋税,遇到灾情,就尽力赈济灾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当时有一个将军韩全义曾写信给他,想多得到一些军饷,郑王旬瑜说:“国家没有安排,军饷按照国家的标准全额拨付,一点也不能多给。”回到京城出任宰相时,当时的京兆尹李实派下属给他送来金银珠宝,想贿赂他,他气愤地对李实呵斥道:“国家拨付给各级官府的钱财都有定数,你如此大肆送礼行贿,这些金银珠宝是从哪里来的?”李实无言以对。他拒绝贿赂的事情传开后,下级官员再也不敢向他行贿送礼了,官风为之一振。
唐德宗驾崩后,唐顺宗李诵即位,王叔文为首辅宰相,郑王旬瑜和王叔文的政见不同,他辞去宰相一职,回到了家乡郑州,闭门不出。几天后,皇帝下诏,让他做了吏部尚书,他在68岁时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