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给芳菲一面镜子
连 载
侯寨乡的集市庙会贸易
我国古代敬老法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新周刊〉十年精选》
14
1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史杂谈
我国古代敬老法
高宗达
中原网  日期: 2007-10-18  来源: 郑州日报  
  敬老法即为尊敬和无养老人而制定的法令。

  王杖法 我国1959年在甘肃省武威县出土有关《王杖诏书令》的竹简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就已规定了尊敬和扶养老人的法令。《王杖诏书令》。规定对70岁以上的老人,由朝廷授予一种顶端雕有斑鸠形象的特制手杖——“王杖”。持有“王杖”的人,享有各种社会优待,例如,他的社会地位相当于年俸“六百石”的地方小官吏,侮辱或殴打这些老人的官民,都要定为大逆不道的罪名而被处以斩首之刑。同时,对于无亲属的老人、病弱的老人,也都有明确的照顾规定。据考证,这些法律条文是从西汉宣帝到东汉明帝130余年间,几经修改、补充而明确起来的。这是我国出自两千多年前的第一部敬老法。

  优惠法 汉代每逢朝廷大典,都要组成20多人的慰问团,代表皇上慰问70岁以上的老人,给他们加发米、肉、酒、丝等物,并免租税,给予无息贷款,还督促地方官员抚慰老人,并将此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一项内容。

  饮酒礼 唐代除了定期发给80岁以上老人一定数量的粮食、布帛作为养老金外,还规定,每年腊月聚集乡里的老人,行饮酒礼,由官府出资,举办酒宴,“使人知尊老养老之礼”。

  养老令 明洪武十九年颁布的《养老令》中规定:对于80岁以上、贫穷无产业的老人,每月发给米5斗、肉5斤、酒3斗;90岁以上的,每月加发帛一匹,絮一斤。凡士绅满80岁者,赐爵里士,90岁以上者,赐爵里士,免除一切徭役,享受“与县官均礼”的政治待遇。

  1386年的重阳节,朱元璋召开敬老爱老会,制定了“养老之政”规定:凡80岁以上,一生为人正派,乡里乡亲们共同称善的老年人,每月供给大米5斗、肉5斤;凡90岁以上老人,朝廷供给的生活品与县官持平。

  清代千叟宴 古代帝王或官绅学士为弘扬敬老古风而举办的尊老、养老酒宴欢会。如清初的“千叟宴”。以清廷为年老重臣和社会贤达举办的“千叟宴”为代表。因与宴者都是60岁以上男子,并超过千人而得名。该宴共举办过四次:

  第一次: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皇帝花甲大庆时举行,赴宴者2800余人,意在“享祚绵长,与民同乐”。

  第二次: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皇帝亲政60载时举办,赴宴者1000余人,席上康熙皇帝作《千叟宴诗》,群臣奉和。

  第三次:乾隆五十年(1785),《四库全书》编成,已过七旬的乾隆皇帝吉痢五世元孙时举办,赴宴者3000余人,还有少数民族和属国使节中的老人参加,均得赏赐。

  第四次:乾隆六十年(1795)年逾八旬的乾隆皇帝举行“归政大典”前夕举办,赴宴者3056人,106岁的熊国沛和100岁的邱成龙被赏六品顶戴,8名90岁以上的乡民被赏七品顶戴。这四次“千叟宴”都由礼部主持,光禄寺供置,精膳司部署,准备工作冗繁。首先,各地申报的与宴人员要列出履历与功绩,逐层审批后由皇帝钦定,再行文知会,限令宴会半月前赶到,操练进宫、面圣的礼仪;宴毕再由专人护送回籍。仅此一项,前后便须忙碌年余。其次,需要准备大量衣、食及家用器具礼品,如桌椅、餐具、食品、赐品、车轿、服装之类。其中仅赏赐的物品就有恩赉、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数十种,多达万余件。再次,是台面布置、菜点制作、礼仪训练、安全保卫、接待服务、人役调配等等,每次大宴动用的军民常达数万之众。

  “千叟宴”突出一个“礼”字。其礼之盛,可谓空前绝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