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观点
3  4  
PDF 版
十七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应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准确理解党内和谐的内涵
未来需要大批信用管理人才
现代城市管理需强化的“四种”意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现代城市管理需强化的“四种”意识

中原网  日期: 2007-10-19  来源: 郑州日报  
  许东升

  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城市管理理念的进步,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管理,用先进的城管理念统揽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城市管理的“四种意识”。动员全市人民都来关心和支持城市管理,努力构建全民城管、法制城管、和谐城管,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空间,为全市人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强化“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城管意识,扎实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对城市化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大量建成后的城市更需要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没有扎实细致的城市管理工作,前面建,后面乱,前面建,后面拆,现代化的大都市是很难建成的。现代化的城市需要大量的城市管理工作,城市的魅力来自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有效的管理能够使城市充满生机,富有活力。近年来,随着郑州市“四城连创”工作的深入展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地投身于城市管理,关心和支持城管事业,城市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

  强化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形成城市管理齐抓共管的合力。全民支持,全民参与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文明的城市要靠全体市民的共同创造。强化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城市管理意识,把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把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潜力充分地挖掘起来。人人自觉地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要克服城市管理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观念;克服城市管理是小事的思想,树立管理城市就是管理我们家园的观念;克服城市管理法律意识不强的思想,树立人人依法办事,城市管理法律权威地位不容动摇的观念。各级党委政府都要重视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把城市管理作为单位争先创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让城管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市场、进工地,进入百姓家中,进入市民心中,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形成全社会支持城市管理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城市管理中的创造性,虚心接受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监督。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的新思路,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基层管理城市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城市管理的各项评比竞赛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提高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强化依法管理城市,依法治理城市的意识,创造法制的城管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法制已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基本手段,能够有效克服城市管理的随意性。依法管理城市是加强城市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法制社会的具体体现。强化依法管理城市,依法治理城市的意识就是要进一步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律规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城市的观念,按照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从事城市的管理和治理。由于城管队伍诞生的历史较短,社会公众对城市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完全到位,对城管队伍还存在偏见。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对城管执法有抵触情绪,城管执法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城市秩序、保持良好的市容环境时,往往要忍受人们的误解,遭到违章当事人的侮辱、谩骂。执法人员依法管理时,有些群众为违章者说情,甚至干扰和阻挠。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依法行政和执法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城市管理质量的提高。市民城管法律意识的强弱对依法治市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设法制城管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营造以法管理城市的环境。要着重向单位、市民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的相关法规,使城市管理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

  强化以人为本,亲民爱民的城管意识,营造和谐的城管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亲民爱民的形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城市管理部门既是城市文明窗口的管理者,更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作为城市管理者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主动贴近群众,做好自身的服务工作。要经常到各单位、店家、居民当中征求意见,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市民信任城管,遇到问题依靠城管。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城管工作的标准。要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纠正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法,让违法人心悦诚服地认识问题,接受处理。要端正执法态度,带着感情去处理和纠正违章行为,要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疏导”和“堵禁”相结合。处罚不是目的,仅是手段,通过处罚使违规者从思想上有新的认识,引起自律,避免重犯。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结合本地实际,本着以人为本、方便市民的原则,在不影响市容管理大局的情况下,为从业人员开辟一些经营场所,做到规范经营、文明有序。提倡温情执法,将城市管理体系创新为服务体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