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密是古代名臣,字周甫,东汉颍川阳城(今郑州登封)人,生年不详,卒于169年。东汉桓帝时,他与名士李膺齐名,时称李杜,为东汉“八俊”之一,太学生称誉杜密为“天下良辅杜周甫”。
杜密为人厚道,又由于才华出众,杜密受到朝廷重用,被派到河北北部任代郡太守。随后,杜密又几经升迁,先后做过山东泰山太守、北海相、尚书令、河南尹等官职。杜密为官清正廉洁,执法严明,且知人善任。在官官相护之风盛行的古代官场,官家子弟违法犯罪后由于无人愿意去得罪,因此总是逍遥法外。杜密却不徇私情,对官家子弟有为奸作恶行为者,“皆加收捕”,与庶民百姓一视同仁。在担任泰山太守、北海相时,杜密就以捕治作恶多端的官宦子弟而闻名。同时,杜密又是一位慧眼识得千里马的伯乐。当时的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郑玄,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后来,因为生计所迫,郑玄18岁时只好弃学,暂时充任乡里主管收税、徭役等事务的小官,这时,郑玄依旧刻苦攻读。郑玄21岁时,杜密途经高密,发现郑玄在孜孜不倦地读书,虔诚而认真。杜密认定郑玄是个人才,“即召署郡职,遂遣就学”,使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在杜密的大力扶持下,郑玄踌躇满志地踏上了游学之路,并就学于名儒马融。40岁时,郑玄以“博极群书,精历数图纬之言,兼精算术”而闻名遐迩,当时,“山东(太行山以东)学人无有出其右者”,成百上千的人拜他为师。郑玄对经学的研究兼收并蓄,著作等身,“凡百余万言”,学者无不叹服,他的学说被称为“郑学”。郑玄能成为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杜密的发现赏识是分不开的。
汉灵帝时,陈蕃辅政,杜密又出任太仆一职,最终位极人臣。不久,因党锢之祸,杜密愤然自杀,把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捍卫人间的道义。作为东汉名臣,杜密因为舍生取义而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