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为十万弱势者打造“保护伞”
文化打开致富门
新密环保出“奇兵”
两万米书法长卷献礼奥运会
党课开在建筑工地
一村一律师 权益有保障
中牟40名干部监督员上岗
小病不再拖 大病敢去治
5万元帮扶 新农村建设
新郑构筑性别比综合防护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化打开致富门
本报记者 王亚楼 通讯员 马文博 焦长龙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2  来源: 郑州日报  
  “以前搞泥塑纯粹是为了娱乐,现在不同了,我也开始慢慢和市场接轨了,光搞泥塑一项,一年收入个五六万元不成问题。”谈起搞泥塑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收益,巩义市鲁庄镇邢村的王文丛眉角眼梢洋溢着喜悦。

  巩义市鲁庄镇是全省闻名的文化镇,在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特色文化产业镇后,全镇上下都在琢磨着如何把自己的文化优势转化成实打实的经济收益。

  家家都有“展览馆”

  都说鲁庄镇的文化氛围浓,但没想到浓到几乎人人都有绝技、家家布有展示书画作品的“展馆”。记者随镇政府的工作人员首先来到闻名遐迩的小相狮鼓的发源地鲁庄镇小相村。村长李金土家院子里整整齐齐的码放着40余面大鼓,原来李金土不仅是小相村的村长,还是该镇金王狮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不仅负责联系业务,人员不够的时候50多岁的他还经常上场客串。据李金土讲,在小相村只要是男的,不分老幼,几乎都能上场走两圈。

  不远处的退休教师崔西金家里,客厅里没摆什么值钱的电器,但书画作品却把整个墙壁挂满了。崔西金是个样样通,书法、国画、根雕、盆景是样样精通。崔西金说,他们鲁庄的人就是喜欢这些东西,每家都藏有几幅书画作品。据了解,鲁庄镇的人文化兴趣十分广泛,有书画、有收藏、有戏曲、有舞狮、有泥塑……进了鲁庄就像进了一个文化大观园。

  一幅画救活一家企业

  多年来,鲁庄镇人把从事文化活动一直当作一个业余爱好,从没想过要和挣钱挂上钩,但去年老艺人崔永仁的一个经历改变了很多鲁庄艺人这个多年的看法。

  崔永仁今年已经82岁,多年从事潜彩画的研究,这种色彩可以根据周围温度和湿度变化而改变的潜彩画让崔永仁如痴如醉。去年鲁庄镇念子庄一家印染加工企业的老板徐文卫找到他,想求他一幅潜彩画。老板告诉他,一个湖南的大客户长期从该企业里要订单,现在因为湖南也有了一个和他们类似的加工企业,这个客户要中断与他们的合作,他无论怎么做工作都没作用,一旦中断合作他的厂就垮了。听说崔永仁的潜彩画很神奇,他想拿一幅去作为合作的赠品试试。湖南的客户看了这幅画叹为观止,同时也为念子庄老板徐文卫的诚心所感动,不但没取消合作,还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眼看要垮的厂子又红火起来了。

  一幅画竟然救活了一个厂,这件事一时间在鲁庄艺人中传为佳话。其实鲁庄镇一些有生意头脑的人早就试着用自己的绝技闯荡市场,小相村的李金土成立了金王狮鼓文化传播公司,南村的王宏建创建了宏建美术培训中心,邢村的王文丛专业搞起了木雕、石雕的艺术加工,鲁庄村、四合村、邢村等9个村成立了业余剧团,常年开展演出活动。

  文化打开致富门

  为了挖掘鲁庄镇的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文化服务体系,尽快将鲁庄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鲁庄镇政府筹措资金600万元建成了高品位的文化剧场和文化广场游园,并于10月中旬举办了首届鲁庄农民文化艺术节。

  此次文化艺术节共征集书画作品350 余幅,雕塑、石艺、泥塑、根艺、剪纸等民间文化作品150余件,设置了21个展室,狮舞、大鼓、腰鼓、戏曲、秧歌等民间文艺节目30 余个。这次农民文化艺术节不仅让慕名而来的观众大饱眼福,也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创作的积极性,更充分展示了鲁庄的文化优势和文化魅力。

  如今,很多的鲁庄人不再把写写画画当作单纯的自娱自乐,而是想办法和发展致富联系起来。82岁的崔永仁说,以前心眼不活,现在知道自己的画是很有价值的,他正和孙子商量怎样把自己的潜彩画卖个好价钱。而崔西金和王文丛也正在为自己的根雕和泥塑扩大市场。其中,王文丛起步早一些,泥塑已让他一年有个五六万元的收入了。

  李金土的小相狮舞因为名气大,公司化运作后现已初具产业规模,年收入200余万元。鲁庄镇党委书记姜占元告诉记者,通过引导,“把文化做成产业”已在全镇上下形成共识,目前全镇成规模的文化企业已达6家,从事书画、戏曲、文艺演出等文化个体户70余家1600余人,文化产业年创产值 2000余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