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运动之魂
《最后的子弹》的胸襟和气质
生活线索 (外一首)
连 载
张满场事件
“五毒”原本是良药
1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影视谈
《最后的子弹》的胸襟和气质
德 珠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7  来源: 郑州日报  
  在《亮剑》横行的时候,李云龙让我感觉到真实亲切,他的气质概括起来就是勇猛、无畏、快意恩仇,在他身上颇有几分草莽英雄的气概。这样的气质在电视剧《亮剑》中被放大,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那个时代军人身上体现出的强势,而这也恰恰是以往的影视作品中缺少,或者说中国人所缺少的。

  《最后的子弹》却没有《亮剑》中那样对个人气质的直接展示。当然,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气质,马一文敢作敢当、是个真汉子,但是却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外表的粗犷和暴躁与内心的敏感不安交织在一起;宋逸琴外柔内刚,骨子里的叛逆让这个女人很坚强;马一武的气质偏弱,优柔寡断。不过个人气质的放大并不是它的主题。导演毛卫宁说,《最后的子弹》展现出的是一种胸襟,从总体上说胸襟是一种很模糊和概念化的东西,具体到《最后的子弹》中,就是弟弟有没有胸襟接受哥哥强占自己的恋人,哥哥有没有胸襟接受劝降,宋逸琴是否有胸襟原谅自己的丈夫。其实这样的胸襟又何尝不是一种投降呢?剧中的马一武是首先投降的人,他向自己的信仰和使命投降,放弃了和哥哥长达十年的对宋逸琴的争夺,真心的劝降;接下来,马一文也投降,他放弃了所谓的前程和权力,向大势投降,对儿子的爱投降;最后的投降者,是宋逸琴,她向命运投降,也向她的家庭投降;因为她看到了丈夫身上的胸襟和气魄,也看清了自己其实是离不开这个家庭的,包括儿子小斌。所有的人都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放弃了自己曾经坚持的,放下了狭隘的恩怨,用一种胸襟去宽恕别人,拯救自己。

  《亮剑》把个人气质渲染得淋漓尽致,而《最后的子弹》用另一种方式演绎胸襟。不同的味道,前者让人激动,后者让人思考。如果说《亮剑》是对中国人国民性的一次理想化、英雄化的想象的话,那么《最后的子弹》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哲学的一次总结和剖析。当然,从个人亢奋的角度,《亮剑》无疑是一部佳作,但是从思考的角度上说《最后的子弹》则显得更加高竿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