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运动之魂
《最后的子弹》的胸襟和气质
生活线索 (外一首)
连 载
张满场事件
“五毒”原本是良药
1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7  来源: 郑州日报  
  但从杀一个人到杀三千人,那就会量变引发质变,成为一项浩繁艰巨的高风险工程。就算吕不韦有心杀三千士人,他也未必敢冒这样的风险。千万不可小看这些吃白食的士人,他们可不会甘心伏首就诛,一旦事情泄露,这些士人联合起来,反戈一击,先一命归西的还不定是谁呢。就算吕不韦真能成功地杀掉三千士人,他也不得不顾忌国际舆论的压力。一旦真对三千士人进行大屠杀,可想而知,从六国远道而来的滔天口水,吕不韦套十个救生圈也能被活活淹死。

  吕不韦计较已定,睁开眼睛,道:“李斯,说得好。但这三千士人,本相一个也不能杀。”

  李斯自然了解吕不韦的苦衷,他淡淡地道:“李斯明白。”

  吕不韦心中一动,不由问道:“莫非你有两全之策?”

  李斯一笑,道:“李斯早知相国宅心仁厚,必不忍取士人之性命。李斯不才,却有一计,能保相国身名两全。”

  7.说大人者,利之!

  吕不韦原本傲慢的语气开始变得真诚而谦恭,道:“不韦鲁钝,愿得先生教之。”

  李斯悠悠说道:“授士以金,不如授之以事,相国若能听李斯一言,则门下士人皆能各展所长,各任其用。如是,则士人归心,相国坐收其利而不得其害。此方得养士之妙法也。”

  吕不韦见李斯说话云遮雾绕,急道:“请先生明示。”

  李斯从容答道:“为今之计,何不集门下士人于一堂,使人人著所知所闻,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上关天文,下穷地理,汇诸子百家,辑而成书,立言于当前,光耀于千秋。”

  “士人既倾力著作,则无暇于外寻衅生事,如是则百姓得以安息,必大赞相国驭下有方。此其利一也。相国集门客著书,则天下之人,皆知相国养士只为造福于万代,此其利二也。三千士人合力著书,实为亘古未有之壮观。书成之时,相国摆宴设酒,邀文武百官齐至相府,观瞻著书盛况,则秦国皆知相国以立言宏道为重,而以江山社稷为轻也。相国得以自明心迹于目前,此其利三也。斯书即成,必遗泽后世。虽历百千年,相国之名也必高垂而不朽。此其利四也。”

  吕不韦被李斯煽动得坐立不安,豪情万丈。吕不韦问道:“此书如成,何以名之?”

  “无相国,则不能有此书。号曰吕子春秋可也。”

  吕不韦颇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充其量只能算个提供著书场地和经费的大款,书的思想内容基本上和自己没啥个关系,是以这个“子”字可万万不敢承担。于是说道:“本相以为,还是名为《吕氏春秋》较为适宜。”

  李斯敏锐地察觉到吕不韦在文化上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嗯,以后一定要找机会对他这点狠狠予以打击。

  于是吕不韦大悦,对李斯顿生相见恨晚之意,恭声道:“先生幸教,不韦敬受命。”于是延李斯入座,奉为上客。

  李斯却并不领情,他向吕不韦躬身行大礼,高声道:“相国在上,李斯再请八武士之人头。”吕不韦最终作了抉择,花八条人命的代价来得到李斯。

  吕不韦亲自驾车将李斯送回逆旅,整座咸阳城为之轰动。这场拙劣的政治秀,虽然让吕不韦礼贤下士的名声达到了巅峰,却也让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李斯一夕成名。

  第二天,李斯正式到相国府报到。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监斩八武士。八颗人头替李斯向全相国府的人做了自我介绍。八具倒下的尸体,垫高了他在众人眼中的地位。

  然而,李斯上班之后,吕不韦虽爱李斯之才,但却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可谓是又爱又防,毕竟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吕不韦曾经邀李斯一道参与编写《吕氏春秋》,却被李斯断然拒绝。李斯的理由是:文章本小技,于道未为尊。李斯拒绝编写《吕氏春秋》,让吕不韦很是不快。

  李斯自然不会眼巴巴地干等着,他无时无刻不在主动地挖掘着机会。

  8.吕不韦的难言之隐

  李斯深知:在商场上,没有善意,没有恶意,只有生意。在官场上,没有比较级,没有最高级,只有上下级。吕不韦虽不起用李斯,却常喜欢邀李斯闲谈,然而每次却都欲言又止。两个人就那么枯坐着,大眼瞪小眼,结果就搞得像两个禅学大师聚在一起似的:

  来了?

  来了。

  然后就一直是沉默的沉默。五个时辰之后。

  走了?

  走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