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交通事故自助处理”步履蹒跚
象牙塔式恋爱遭受功利冲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象牙塔式恋爱遭受功利冲击?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7  来源: 郑州日报  
  大学生恋爱曾被认为是不带功利色彩的爱情,不一定追求结果,只追求那纯洁的情感或者轰轰烈烈的过程,给许多人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学生时代记忆。但现在在一些大学生中悄然兴起了一股相亲风,象牙塔的爱情会被功利色彩蒙蔽吗

  

  在校大学生

  为相亲奔走忙

  

  浙江师范大学的小林同学“十一”回校后,有点兴奋地对同寝室小姐妹说,她已经差不多“定下来了”。原来这次回家,小林的父母给她安排了次“相亲”。小林以前从未相亲过,对于父母安排的相亲十分好奇,并无多大反感,却没想到一次见面就差不多把她的“终身大事”给“定下来”了。

  小林是嘉兴人,男女双方父母都是朋友。男方父母喜欢小林父母的朴实热情,便料想小林肯定也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就找了个机会对小林的父母提出有时间可以让两个孩子见个面。按照当地的规矩,相亲第一个程序女方全家到男方家吃个饭。小林的妈妈郑重其事,事先让小林买了套新的衣服,还带她去影楼化了个妆。

  “不就是吃个饭嘛。”小林觉得之前的准备过程有点太“隆重”了,“第一次进他家的门,有点不太敢看他,”小林说起他们第一次见面有点羞涩,“当时只是知道他在微笑,长得似乎很清秀。我就是觉得很喜欢他的妈妈,很热情,很亲切。他妈妈说他不抽烟不喝酒,当时我虽然不敢仔细看他,而心里面对这个微笑的男孩还是挺有好感的。”

  吃过晚饭,小林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时候,那个男孩发短信说对她的印象很好,她看到后很开心。从那天起他们就在手机和QQ上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好感度也与日俱增了。第三次去男方家玩的时候,男方的妈妈送了小林一条象牙的项链。据说,是他妈妈保存了十年的东西,就为了给未来儿媳的。那个男孩是2007年浙江理工毕业的,现在嘉兴工作。小林回到学校后,两个人就每天晚上在QQ上视频聊天,小林觉得现在非常幸福。

  “其实相亲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也许上天就把缘分埋藏其中了,说不定就遇见了你一生等待的那个人。”

  小林同学的一番话说出了现在很多在校大学生的心声。“相亲”、“征婚”这些原本只属于大龄青年的专有名词,现在已经越来越被当代大学生们所认同,甚至接受。

  

  大学生忙相亲为哪般?

  

  今年4月份,在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的相亲大会上,前来征婚的在校女大学生占到女性相亲者的15%,这数字令许多人为之咋舌。与此同时,不少在校大学生还通过婚介所、网络等各种渠道,来寻求自己的另一半。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据有关部门统计,杭州市适婚而未结婚的人群数量已达20多万人,其中男女的比例约为23。杭州每年的“万松书院”相亲会上,都会有一大帮条件优异却又尚未婚嫁的大龄青年前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这些“严峻的事实”也无形之中给还在读书的大学生们带来了压力,不少家长都觉得,如果不在大学期间解决终身大事,很可能就会成为“老大难”。

  浙江在线的网友“天下第一”认为,家长在大学生相亲这件事上是最大的推动者。“很多家长认为,不趁大学期间定下来,毕业工作后就很难有时间去谈恋爱,而且好的也可能都被挑光了。还不如抓紧时间,找到好的就别放过。”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揭爱花则表示,当下,由于城市女知识分子婚嫁难,很多白领只能靠相亲找对象。而且,适宜女性谈婚论嫁的黄金时间有限,很多女性认为一旦错过年龄,就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少家长当然会对子女的婚事产生焦虑,急着帮孩子物色对象。

  对于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表示了理解。浙江大学的陆同学就坦言自己曾被父母安排过相亲。他认为,通过家长介绍相亲,双方都知根知底,在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恋爱比较牢固,也比较容易最终走向婚姻这条道路。

  “其实,我们还是渴望一种以婚姻为归宿的恋爱的,”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张恒说,“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在大学期间相亲,有些感情好的一毕业就会订婚甚至结婚。”

  “谁都不想辛辛苦苦谈了4年恋爱,最后却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两地分隔而分开。”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陈江表示,“而父母安排的相亲,相对来说风险性就小得多。有些大学生在读书期间订婚,我想也是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吧。”

  

  理性对待大学生相亲

  

  2007年8月19日,2000多人参加北京相亲大会,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家长,女性求偶者占了大约七成左右。

  在校大学生相亲,由于相亲者的特殊身份,从一开始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互联网以及其他媒体的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女大学生征婚傍大款”,“大学生征婚为就业”诸如此类的文章,而这些又为在校大学生征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过,从记者的采访看来,大多数被访者,都对在校大学生相亲表示了理解。不少被采访者普遍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违背法律道德,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更何况现在大学毕业后已到了适婚年龄,结婚后读研究生的又很多,是应该提前规划自己的人生。

  但对此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浙江工业大学的小苏就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大学生相亲的反感。“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在校大学生最主要的还是学习,提前考虑结婚的问题不大恰当。”

  浙江工商大学的黄同学则表示,现在不少大学生,抱着嫁个有钱人的想法,把自己的学历当作筹码去相亲,这是十分要不得的。

  对此,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王小章教授认为,大学可以称之为恋爱的黄金时间。在校大学生时间比较宽裕,有比较多的时间来交往、接触。而一旦踏上了工作岗位,工作压力增大,虽然可接触的人群可能增多,但是大多数人的交往却变为了“浅交往”,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结婚问题上都成了“老大难”。而相亲这种模式,由于双方在一开始就对对方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恋爱成功几率也比较大。

  “我认为,在校大学生提前为自己规划人生也是正常的,我们还是应该对大学生相亲这种现象持宽容的态度,但同时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引导,促使其往正面发展。”王教授最后说。                据新华社

  在大学时就找个伴侣成为很多大学生的想法。图为一对学生情侣走在杭州某大学校园的林荫道上。

  裘立华 摄

  农历七夕之际,“北京相亲大会”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举办。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父母操心专场、成熟魅力专场、硕博专场、70专场、80专场、海归专场等分区。     鲁 谷 摄

  日前,太原市首届相亲大会在太原龙潭公园举行,两位老人在看相亲资料,为子女物色对象。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人民公园举行的一次相亲会上,一位母亲拿着自己女儿的信息牌。

  钱朱建 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