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研了吗?”“报哪儿了?”
秋季开学后,“报研”是各大学毕业班的学生逢人必问的最时髦的问候语。
“报公务员了吗?”“报哪儿了?”
进入10月,“公务员”的话题迅速代替了“报研”,“行测”(行政能力测验)成为校园最惹眼的热门词。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有人如此形容庞大的公务员报考队伍。事实上,这样的形容并不夸张。据媒体报道,截至11月2日晚上6点,2008年公务员报考中,文化部、卫生部、外交部等机关单位的部分职位通过审查人数已超千人,其中农业部一热门职位与报考人数之比达1∶3592。被誉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热度年盛一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与公务员招考的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每年公务员考试结束后,媒体上都会出现不少关于“弃考”的新闻,不少报名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有参加公务员考试。
报考是为了给家里一个交代
已经在杭州一外资企业工作两年的周康戏谑当年自己报考公务员是“被逼上梁山”。当时周康正在西安念大学,国家公务员招考的通知出来后,母亲一天一个电话,催着赶紧去报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母亲甚至开始帮他挑选职位。
“考得上考不上是两码事,但无论如何你得去试试。”每次打电话,母亲都会丢下这句话。
“就差替我去考了。”周康回忆,自己对传说中“进得官场,掌了权力,工作轻松,薪酬稳高,旱涝保收,社会福利好”的公务员职位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兴趣,甚至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做一名公务员。但是,看着母亲这么热心,从感情上不忍心拒绝,加之报名也没有很大的损失,于是就报了海关总署的一个职位。
“无论如何你得去试试”,和周康母亲一样,这是很多毕业生长辈不可违抗的“指令”。在上一代人眼中,考上公务员就是“当了官”,当了官那是何等的光宗耀祖,工作稳定、轻松、待遇好、社会地位高,有如此多的好处,自己孩子怎能不去考?
周康承认,当初报考公务员纯粹是家庭的压力,“买了一套书,但是什么都没看,基本没准备过”,参加考试,只是为了给母亲一个交代,没有进面试也是在意料之中。
“对我来说,现在的工作比公务员要好。”周康颇为自信地说。
不能失去就业机会
北京一高校的大四学生小萌最后报了国务院信息办,之前曾四下打听,几经曲折,报完名已是精疲力竭。
“没有把握,只是大家都在报考,也去试一试,好歹也是就业的一条路。”报了两个公务员辅导班,早已经开始埋头复习的小萌坦承自己对顺利过关几乎不抱希望。
“那么早开始准备了都觉得没有把握,那还有哪些人会觉得有把握?”小萌摇摇头说,在她的同学中,没有任何人觉得自己是“势在必得”的,公务员的竞争激烈程度大家都有目共睹,更多的人只是符合报考条件,就去试一试,并没有押重注。
在小萌和她的同学看来,“考公务员”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工作稳定、待遇好、地位高,而是就业压力太大,“只要有个机会就要试一试”,但多数人只是试一试,并没有花很大的力气去准备。
据报道,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同比增幅为19.9%,就业形势很严峻。
在一个职位几千人报考的公务员考试中,考试竞争激烈程度甚至高于高考。
“除去报研、考研和准备出国的,我们班准备找工作的同学最后几乎全部报了公务员考试。”小萌轻描淡写地说。
在这个22岁的小姑娘眼里,上辅导班,做“行测”,是无奈之举,挤独木桥不是因为岗位诱人,而是“不能失去一个可能的就业机会”。
“不想花太多的精力,如果能进面试,到时再去了解也还不晚。”小萌的同学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报的职位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对公务员的职责,工作特点,大概的收入,需要准备什么,都不是很了解。
一位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大学老师认为,指责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盲目追风或者缺乏职业规划和创业理想都是不客观、不公正的。他认为,应届生报考公务员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就业竞争太激烈了,他们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何况是一个不错的岗位。
未雨绸缪为练兵
在庞大的公务员考生队伍中,小林并不起眼也没有什么优势:2008届毕业生,本科,非名牌学校毕业生,并不热门的专业,非党员,无基层工作经验。
他唯一惹眼的条件,并让很多人由此判断他“自讨苦吃”的一条是:已报研。
按照学校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规定,已被录取的免试研究生,学校不再为其办理统考报考手续,也不可再参加就业。
“即使考上公务员了,我也不能并且不会放弃读研的。”小林明确表示。
每次有人诧异他为何要去“自讨苦吃”时,小林都笑笑:“玩儿呗,报研后没什么事情做了。”
“一方面是想去见识一下‘国考’到底有多难,也让人生完整一次,毕竟大家都在考”,小林对笔者透露了自己报名公务员考试的真正原因,“最重要的是为研究生毕业后再考公务员打基础”。
未雨绸缪,要过程不要结果,自降学历把参加公务员考试当成一场全真模拟的人并不在少数。大四的保研生、在读研究生越来越多地挤进考试大军中。
尽管《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中明确提出,在读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得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因为当年的研究生保送生和在读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历,自降学历使得他们有机会进入考场。
“自己没有经历过找工作,研究生就业压力也大了,提前一年先试试看”,尽管这些人一般都是抱着“玩玩”、“尝试”的心理报名参加考试的。但是,在公务员报名录用比例的计算中,他们确确实实增大了原本已是超大分母的值。从理论上讲,他们为“公务员热”又添了一把火。
有不少报名者中途放弃
报名时一哄而上,考试时急流勇退。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都有不少报名者中途放弃,“弃考”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据了解,在往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弃考”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没有希望,“考不上”、“懒得去丢人现眼”。
经历过一次被“逼上梁山”去考试的周康对“弃考”特别能理解。他觉得,本身把握就非常小,很多人又是出于家庭或者就业等各种压力报名的,加之没有时间好好复习准备,弃考就很正常了。
“报名时觉得不报是错过了一次机会,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后悔,得,那就报一个,反正也就是出点报名费。”周康说,“但真要考试就不一样了,不想受这个打击啊,越来越胆怯。”
虽然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已然成为“考霸”、“面霸”,但公务员考试难度很大,真正去考试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认定了没有希望的事,也就“不浪费时间为自己寻找被打击的机会了”。
有专家分析,公务员报名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公务员招考特点有关。公务员考试的“准入门槛”相对比较低,初试科目中的行政能力测验与专业技能没有很大的关联,即使不准备,直接参加考试,分数也可能考得不低。如此低的“机会成本”,加之不错的岗位,让考生们欢喜不已。
鉴于身边人考公务员的心态各异,因此,虽然媒体上关于公务员报考热的报道连篇累牍,但一些大学生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所谓公务员考试热,其实里面有不少虚火。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