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马奈的嘲笑
怀 念 鹰
没有错过那场雪
多年后,我理解了英达
维护你说话的自由
大学的诞生
卢梭的绝交书
又见琼瑶
ZHENGZHOU DAILY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学的诞生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9  来源: 郑州日报  
  大学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然而,没有一位专家能说清楚,大学诞生的确切时间。

  事实上,大学,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一样,并没有创始者,也没有确定的开始日期。它只是在历史的演进中,缓慢地、不为人知地产生了,再经过漫长的发展,日臻成熟。

  因此,你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奇迹,一个必然发生的奇迹。

  早期的大学没有自己的建筑,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室。

  老师们在附近的教堂或私人住所中给学生上课。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便是巴黎学子集会、学习的地方之一。如果教师家中没有合适教学的房间,便在附近的地方租一间,进行授课。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一条街上就汇集了许多这样的“教室”。

  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的一位教师描述过自己理想中的讲堂:安静而整洁,窗外景色宜人,讲座人的座位比较高,学生的座位也固定排列。当然,现实与他的想象相反:“我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的房子,也不相信这样的房子在哪里造过。”

  今天,当人们徜徉牛津、剑桥,在一幢幢庄严恢弘、镌刻着历史印记的建筑中流连忘返时,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这些令学校、校友引以为傲的建筑,是14、15世纪乃至更近的年代才建造的。

  这也说明了,大学的诞生,不在于建筑物或者某种建筑模式。相反,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中世纪的大学是由人建成的。”

  希腊和罗马均有高等教育,但并不因此就成为大学的雏形。原因很简单——苏格拉底是不发毕业证书的。

  直到12、13世纪,对结业证书的需求,形成了最早的学位。那时,“硕士”学位意味着具备教学资格,而“博士”就是获得合格证书的教师。

  除学位制度外,大学的建立,更有赖于学生阶层的出现。在12世纪的波洛尼亚,已有几百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生聚集于此。他们租借当地居民的房子为住所,为互相帮助、保护,抗衡当地居民,他们组织起来,形成联盟。与此相应的是,教授们也组织了一个行业协会,处理教师内部和对学生、对居民的事务。在这两个社团的相互作用下,大学开始了制度化的历程:院、系出现了;校长、副校长、学监等一系列管理者出现了;甚至高级校务委员会也出现了……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大学传统中最宝贵、最直接的一个方面。以巴黎大学、波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制度,很快被欧洲各地复制。到中世纪末期,欧洲已有至少80所大学。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翻版了英国的学院模式,沿用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兴起之时,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学术复兴期。显然,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在大学之前,欧洲人学习的是传统的“七艺”——语法、修辞、逻辑、音乐、算术、几何、天文。当这些原理与概念讲授殆尽后,教育似乎进入了一条死胡同。恰在此时,大量新的知识传入欧洲。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托勒密、希波克拉底等名字,点亮了人们心灵的天空。正是插上新知识的翅膀,大学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起飞——它冲破了教会学校的束缚,创造了多学科的学术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渴求知识的青年。

  令人诧异的另一点是,中世纪的知识分子,比人们想象的更开放、更自由。在法律、医学、语法和数学领域,他们能自由地进行教学与争论。即使在神学和哲学这两个“敏感地带”,很多人也并未觉得被束缚了手脚。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延续着学术传承的活力。

  如今,大学已存在了近千年。

  对比今天的现代化大学,诞生之初的大学是多么的粗粝、原始。然而,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事物的最初形态却往往更接近它的本质。因此,在高等教育成为热议话题,大学的改革、发展牵动人心之时,追述大学诞生的几个要素,思考大学的特质,也就更显必要。

  摘自《解放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