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马奈的嘲笑
怀 念 鹰
没有错过那场雪
多年后,我理解了英达
维护你说话的自由
大学的诞生
卢梭的绝交书
又见琼瑶
ZHENGZHOU DAILY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维护你说话的自由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9  来源: 郑州日报  
  1936年11月18日,鲁迅去世一个月,“新月派”女作家苏雪林写给胡适一封长信,称鲁迅为“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比的小人”。12月14日,曾被鲁迅骂为“焦大”的胡适回信责备苏雪林:

  “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究竟经过几度变迁,究竟他信仰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些什么,有些什么是有价值的,有些什么是无价值的。如此批评,一定可以发生效果。……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之作……”

  之后(1937年),胡适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尽了力也是不争的事实。许广平等曾就《鲁迅全集》出版事宜写信给胡适,请他“鼎力设法”介绍给商务印书馆。胡适“慨予俯允”。正是有了胡适的引荐,执掌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才爽快地“表示极愿尽力”。许广平致信胡适,感谢他的“鼎力促成”、“功德无量”。

  更让后人难以理解的是另一位“新月派”才子叶公超,居然在鲁迅逝世后花几个星期时间,把手边能找到的所有鲁迅作品重读了一遍。11月1日,他在天津《益世报》增刊发表《关于非战士的鲁迅》一文,充分肯定鲁迅在小说史研究、小说创作及文字能力三方面的成就,对鲁迅作为“非战士”的另一面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我有时候读他的杂感文字,一方面感到他的文字好,同时又感到他所‘瞄准’的对象实在不值得一粒子弹。骂他的人和被他骂的人实在没有一个在任何方面是与他同等的。”

  胡适虽然批评了苏雪林对待鲁迅的态度,但读了叶公超的文章,还是“很不高兴”,不无责怪地对叶公超说:“鲁迅生前吐痰都不会吐在你头上,你为什么写那样长的文章捧他?”叶却有另外一种想法:“人归人,文章归文章,不能因人而否定其文学的成就。”

  遥想当年,鲁迅与“新月派”,左翼与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之间,仿佛水火不容,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曾与鲁迅激烈论战的梁实秋的挚友,叶公超在鲁迅身后却能作出如此客观公允的论断,说出这样的公道话,更加难能可贵。

  即便是被鲁迅骂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梁实秋,不仅早在1927年就对鲁迅杂文、小说做出过客观的评价,即使在发生过“人性论”和“阶级论”的激烈论战之后,他也没有回避、贬低鲁迅。他说:“磨擦文学运动以来,比较能写优美的散文的,我以为首先应推胡适、徐志摩、周作人、鲁迅、郭沫若五人。这五人各有各的好处。……鲁迅的散文是恶辣,著名的‘刀笔’,用于讽刺是很深刻有味的。”“没有鲁迅的老辣锋利的性格,而要写鲁迅的讽刺深刻的文章,想想看,那又是多么令人作呕!”

  1941年11月,鲁迅去世5年后,他在重庆《中央周刊》发表《鲁迅与我》一文:“平心而论,鲁迅先生的杂感是写得极好,当代没有人能及得他,老练泼辣,在这一类型中当然是应推独步。但是作为真理的辩论看,我并不心服。”

  时过境迁之后,再读梁实秋的评论,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评价基本是中肯的。

  鲁迅晚年,梁实秋在青岛大学任教并担任了图书馆主任的职务,于是在鲁迅笔下便出现了“梁实秋教授充当什么图书馆主任时,听说也曾将我的许多译作驱逐出境”。这些捕风捉影的信息来自何处,今天已不可考。1964年,梁实秋在台湾写的《关于鲁迅》一文中回忆,他在青岛大学图书馆曾注销过数十册“从前遗留下来的低级的黄色书刊……鲁迅作品并不在内;但是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地利用这一虚假情报,派做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他坦然地说:“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泰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命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对于台湾国民党当局长期封禁鲁迅的著作,梁实秋也是持反对态度的。

  摘自《大众文摘》

  傅国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