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组漫画: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它有自己的目的地,但风忽东忽西,没能如愿的它不停地说,这样也挺好的……朋友说,又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自鲁迅先生始,无数名士大家都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批判又批判,但我此刻倒想请教一句:对阿Q那样一个对自己的苦难尚无力反抗的人,就像那片在狂风中无法左右自己方向的树叶一样,你要他又如何!
纵然我们痛斥“精神胜利法”来自国民的“劣根性”,但当我们细想的时候,也会发现它存在的合理性,毕竟无法否认的是:在那样一个环境下,“精神胜利法”也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
先来看阿Q:当他被人打了感到很痛苦时,他选择了“忘却”,继续笑嘻嘻地去喝酒。有人说这是忘却耻辱,是不知廉耻,但你让他又如何?去找“假洋鬼子”打一架?还是记着这个仇逮着时机就报复?也许那样会让他变得更惨罢了。在经历了一次次的侮辱之后,他仍可以说着:“这世道,儿子打老子!”来进行自我安慰。不然如何?你让他愤而反抗,还是愤而自尽?前者肯定是行不通的,小小的阿Q无论如何也没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至于后者,就算他学屈原抱石沉江的造型,也只不过能让未庄人说几句:“没有唱一句戏文啊?真没意思!”但阿Q没有这样做,他只是选择了卑微却快乐地活着。
因为他真的是对这样的环境无能为力,所以他选择了快乐地去适应它——通常这种情况,我们不都该称其乐观吗?
再看看我们的历史:面对列强的侵略,大部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选择了低下头忍住耻辱——或者是试着忘记耻辱去当“顺民”,依然笑着过自己的生活。虽然被人指为懦弱麻木,但事实上他们却保住了性命,当红旗一展时才能一呼百应,如果他们都宁折不弯与武器精良的侵略者硬拼的话,只怕来不及打什么降龙十八掌,就会一命呜呼,等不到共产党起来领导人民,恐怕中华民族都不复存在了。“无法改变苦难时,我们至少可以改变对待苦难的态度”——这样的忍辱负重不是我们经常赞扬的精神吗?
无论阿Q还是曾经的国民,他们都没有真正忘记那些耻辱,在暂时无力反抗的情况下选择了麻木、遗忘、低头或是“精神胜利”,就像那片狂风中无力左右方向的叶子一样,把任何状况的出现都“自欺欺人”般的当成自己的胜利。但他们却能在无力阻挡的洪流中生存下去,同时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生存下去,也许假以时日,世界就会不同了。
不然,对于这样的阿Q、这样环境下的“阿Q们”,你让他们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