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真实的力量
连 载
我只是睡了一觉
《愚昧改变历史》
漫议“文人相×”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原网  日期: 2007-11-28  来源: 郑州日报  
  从《红灯记》到《黄河》

  钢琴伴唱《红灯记》虽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钢琴毕竟不是主角,钢琴要想自己站住,一定要有一部自己的协奏曲。那时我们也曾写过很多作品,比如改编毛主席诗词《蝶恋花》,“文革”期间又写过《红旗渠》、《歌唱祖国》,但也许因为选材有问题,这些作品都没能站住。

  改编《黄河》倒没有特别大的难度,《黄河》大合唱本身题材和写法就比较现代,不像改编《红灯记》跨度那么大。另外,这部作品本身也是久经考验的中国最优秀作品之一,家喻户晓,非常有生命力。它虽然诞生于抗战时期,蕴含的民族情感却可以跨越年代。

  为了创作《黄河》,我们当年还去陕西、山西体验生活,在黄河边上体验当船夫拉纤背包,还记得黄河的水特别急,要摆渡过去跟拼了老命似的。这样的艰苦,我们实打实地体验了一个多月。这个经历对创作《黄河》确实有帮助。《黄河》的第一乐章都是那些经历的呈现,比如壶口瀑布、纤夫拉船等,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弹《黄河》,但有的人弹不出那种味道,在我看来就是没到过黄河,缺乏这种切身体验。

  可以说,《黄河》第一次亮相就非常成功。尤其是1970年2月,周恩来总理及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在人大小礼堂审查我们节目,大家很激动,我记得在“保卫黄河”最后一段时候,鼓皮都被打破了。总理一直打拍子,最后他竟振臂高喊“星海复活了!”

  我很小时候,周总理就听过我演奏,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开幕式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我演奏了丁善德的《儿童组曲》,当时我还戴着红领巾,总理就记住我了。1959年,我回国时,他还记得我,他说:你应该17岁了!总理特别喜欢《洪湖水,浪打浪》。他以前有个观点,认为钢琴没法民族化,听了我演奏的《农村新歌》、《洪湖水,浪打浪》等之后,他觉得钢琴民族化有希望了。

  当年“五一”,《黄河》在民族文化宫公演,但那一次,还出了意外。

  那次演出,第一个节目是我弹《红灯记》,弹到最后一段,我在台上突然把腰扭了,疼得脸煞白,根本不能动,站都站不起来了。工作人员赶紧关上大幕,把我抬下来,本来下一个节目就是演《黄河》,怎么办?临时找人也不行,他们没有练过,不敢上。后来临时决定让《沙家浜》先上,把我拉到民族文化宫后面的邮电医院打麻药,拿绷带把我的腰整个缠起来。

  1小时后,我回到舞台上,工作人员给我搞了一个有靠背的凳子,说如果不行,赶紧躺下去。乐队那天合作出奇的好,所有人都盯着我,害怕我出事儿,但我还是坚持下来,观众也知道我出了问题,演出结束后,他们的反应也特别热烈。演完后我被抬下去,3天都没起来。

  从1968年钢琴伴唱《红灯记》,到钢琴协奏曲《黄河》出来,是我最“红”的时候。那时我都不敢上街,因为会被很多人认出来围着看。火柴盒、香烟盒、玻璃杯、毛巾上都有我和“李铁梅”的头像,还有专为此发行的邮票和明信片,甚至公共汽车上也有宣传画。很多老三届都说是在乡下看纪录片时认识我的,2000年钢琴伴唱《红灯记》重演,一个老工人拿出了他当年收集的1000多件宣传品,让我很感动。我没想到还会有人悉心保存着这些记忆,虽然它们有着浓重的时代烙印。

  《黄河》余韵

  某种意义,我也是在探索钢琴民族化道路上走得最远的,除了《黄河》,我们也曾尝试改编过很多中国古曲。当时花了很大力气改编的一部中国古典作品是《十面埋伏》,我们请了许多位琵琶专家到北海为我们演奏,有的年纪太大已不能弹了,我们就听他们以前的录音。像这种古曲,从隋朝就有,口传心授到今天,很多人会弹,但每人的谱子都不一样。因为以前的记谱都是工尺谱,很不规范。我们比较了各种版本,选取其中一版用五线谱来记,包括很多滑音,很多和弦,记得非常细致。再学习他们的劲头,我开始练《十面埋伏》,练得肩膀都僵住了,因为中国古典跟西洋乐器的表达方式毕竟不同,用的力不一样,很多人都不敢弹。一定要揣摩它的表达方式,它用琵琶这么弹,我用钢琴怎么表达,都需要悉心揣摩。刚开始,我让琵琶跟我一块弹,从早弹到晚,弹得手疼,但到后来就非常轻松。遗憾的是,最后审查时,《十面埋伏》没有通过,于会泳等认为“太现代了”。不过,现在却成了我在国外经常演的一个曲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