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里,缺少名师,没有大师,是一件不怎么体面,也是令校方感到难堪的事。校方若是知耻,就会想方设法去培养。眼下的情况是,受现行教育制度的种种制约,几十年来,培养出的名师少之又少,大师则是比凤毛麟角还显稀缺。
无奈之下,一些大学只有满世界去找大师,找不来大师,找来准大师也行。像浙江大学,就于1999年5月,邀请年届75岁的金庸先生任这所大学的人文学院院长。
有人考证,金庸先生是“新月派”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表弟。可金庸先生并不需要借表弟之名扬名,他的名声不在其表兄之下。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写得令读者回肠荡气,有论者谓他武侠小说大师。可作浙大人文学院院长,还是有人说他学问不够。对于这一点,金庸先生非常大气地回应:我不会回击,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做学习研究,所以我去留学。
相信金庸先生除了武侠小说写得好,学问也是高的。问题是他作浙大人文学院院长,所担当的基本是个虚名,一年到头也去不了浙大几次。国外一些大学的情况则完全不是这样,像米沃什、布罗茨基这样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学问比金庸先生还要大,在大学担任教职,是要实实在在给学生上课的。要备课,要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哪像金庸先生,去一趟浙大,校方像迎贵宾一样,高接远送。
现在,金庸先生已83岁高龄了,他要去留学,去英国当学生,攻读博士学位,就是留着学,也还有许多其他事情要做。他几次提出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职务,学校一直恳请留任。11月25日,浙大授予金庸先生名誉人文学院院长,可以说,他的辞职之请,最终有了结果。
浙大像利用明星一样利用金庸的名望,已经多年。本来,像浙大这样的大学,上世纪30年代便被称为“东方剑桥”,发展到今天,是不应该借金庸先生为自己贴金的。人文学院院长,往实里说,是教授们的头儿,是教授中的教授。这样的人物,肯定不应是大学的摆设。做摆设,不能履行职责,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于教学何益?于学生求知何益?
金庸先生坚辞浙大人文学院院长,于己于浙大,皆为好事。浙大再让金庸先生担任名誉人文学院院长,显然属多余之举。金庸先生作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尚力有不逮,现在年数更大了,以名誉的名义,为浙大人文学科发展做事,又能做多少?太难为金庸先生了。 罗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