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明德 文/图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主人公陈青青只有12岁,正在新乡市读小学。父亲在她的记忆中是个模糊的影子,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12岁的她,过早地用柔弱肩膀扛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为了拯救母亲,为了使这个家能够支撑下去,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本不该属于她这个年龄的责任。陈青青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关注,众多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对苦难的母女共渡难关,同时她也被新乡市评为“十大孝子”。透过陈青青的感人故事,也折射出了目前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出租屋中母女相依为命
滴答、滴答,床头的小闹钟时针指向凌晨五点半,伴随着刺耳的铃声响起,陈青青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掀开温暖的被窝,麻利地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后,帮妈妈盖好被子,从枕头下摸出手电筒,拿好晚上妈妈给的零钱,出门到离家半公里远的菜市场买菜去了。她手里紧握着两元零钱转了一圈,花了一元钱买了兜面条,五角钱买了一把小青菜。
一手提着面条,一手提着小青菜,匆忙往家赶。到家后,把刚买来的菜和面条放好,熟练地把煤炉子盖拔掉做早饭。说是早饭,其实就是把昨天晚上吃剩下的大米稀饭和馒头热一下。
剩饭热好后,她先盛一大碗,然后把锅刷洗干净,再接上水把盛的饭放在锅里放在煤炉上,上面又放一个半馒头和半个咸菜疙瘩,这样妈妈起床后可以吃到热饭。她则喝了一碗剩饭,把碗洗净后便背起书包往学校上早读。
生活就这样的简单,每天陈青青就在这样的忙碌中生活着。对她来说:“这种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最起码还有书读有学上,这让她感觉到很欣慰。”
陈青青和母亲租住的地方很简陋,一间兼卧室和厨房的狭小房子里,杂乱无序地摆放着箱桌床凳,屋内除了一台别人刚资助的洗衣机,再也看不到其他电器。
泛黄的墙壁上斑驳着裸露的泥土,几张旧报纸简陋地充做床围。靠墙角的桌子上摆放着整齐的课本,这是陈青青学习的地方,也是她和妈妈的餐桌。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简陋的小房子,要不是两个舅舅救济,她们母女俩也租不起。
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出租屋内,她和患病的母亲相依为命,用稚嫩的小手给妈妈做饭,用柔弱的臂膀温暖着妈妈。
勇敢面对苦难
今年12岁的陈青青,在新乡市卫滨区胜利路小学六年级读书,和同龄人相比,这个乖巧伶俐的小姑娘却多了几分老成持重和乐观坚毅,这或许是生活赐予她的特殊礼物吧!
打开记忆的拼图,陈青青童年的底色如铅灰般沉重,而她却像苦藤上的一朵小花,娇艳地绽放在霜风雪雨里。
在她的记忆中,很小的时候,妈妈有病就丢掉了工作,她对爸爸的概念是模糊的,只是偶尔听妈妈说起很早爸爸就不在了。其实,在陈青青很小的时候,父亲便与母亲离了婚。离婚后妈妈带着陈青青一直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虽然日子过得不够富足,但靠着两位老人的退休工资,却也衣食无忧,暖意融融。绕膝在外公、外婆身边随意撒娇,他们温暖的怀抱就是陈青青幸福的天堂。
前几年,随着外公、外婆的陆续离世,陈青青幸福的童年也戛然断线。“妈妈有病,需要人照顾,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一个个问题过早地摆在了年幼的陈青青面前,虽然很残酷,但她必须去面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当同龄小朋友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8岁的陈青青就开始洗衣做饭了。“刚开始学做饭的时候,切菜时不小心会把手割破了,饭有时候也会煮煳。但是现在米饭、卤面我都会做,妈妈最爱吃我炒的土豆丝了。”陈青青说起这些,脸上泛着些许骄傲。
放学后,当别的小朋友都在校园玩耍的时候,陈青青却要急匆匆地赶回家里,做饭、洗衣,然后是复习功课,晚上10点她会准时休息。
家庭的困苦磨砺让陈青青小小年纪就用别样的眼光审视世界,在她身上显出了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坚强。
陈青青告诉记者,妈妈是精神分裂症,一句话的不小心就会刺激她精神错乱。有一次,她哭着问爸爸的事情,哪知,这一句话触动了妈妈脆弱的神经,几句争辩后,换来的却是妈妈劈头盖脸的打骂,她躲着闪着,无助地哭泣着。“当妈妈平静之后,她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对错,我只有凡事顺从着她,才能让她不生气。”
挨过打骂之后,陈青青懂得了宽容、隐忍,有时候委屈实在无人倾诉,她就把自己蒙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可是醒了之后她还要笑对妈妈。因为她是妈妈的女儿,也是妈妈最亲近的人。
陈青青很少有时间无拘无束地享受童年的快乐,她的爱好是看书和打乒乓球,因为买不起书,她总爱躲在书店的一隅偷偷看书,在这里她读完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有一次,陈青青到书店看书回来晚了,感到委屈的她和妈妈顶起了嘴,刹那间,所有的压抑都发泄而出,她流着眼泪从家里急跑出来,她真的想离开这个多苦多难的家。
班主任老师韩霜梅在校园看到了陈青青,把她领回家,给她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经过韩老师的一番教诲,陈青青突然感觉妈妈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可亲可敬的。从那以后,年幼的她仿佛长大了许多。
2006年6月15日是陈青青妈妈的生日,她始终记着这一天。陈青青想对妈妈表达自己的心情,因为家里穷,一番思考之后,她拿起手中的画笔一笔一画地涂抹起来。一个多小时之后,一张画有阳光、雨露、花朵的水彩画诞生了。
随后她在贺卡上工整地写上:“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虽然没有钱给您买礼物,但是这是我对您的爱,一颗永远爱您的心。生日快乐!”“画上的阳光是妈妈,花朵是我,在妈妈的滋润下我才会长大。”陈青青说。
邻居们都知道这对苦命母女的艰辛,每逢家里改善生活的时候,他们会给陈青青送来一些鱼肉、排骨之类的菜,这时候陈青青总是让妈妈先吃。拗不过妈妈,懂事的陈青青总是夹点小块的肉,她要把大块的留给妈妈,因为她知道妈妈更需要补养。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家庭的苦难使陈青青过早地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使小小年纪的她学会节俭。“青青,你放学晚了买点东西吃!”妈妈把2元钱和3个1角的硬币放到桌子上,陈青青说:“不用了,不会饿的。”妈妈每次给陈青青零用钱,她从不敢乱花,因为妈妈还要买药!
看着同学们身着名牌衣服、用着名牌文具,陈青青却有着自己的价值观:“能吃饱穿暖就行了,我和别人不能比吃穿,只能比学习。”“上课之前,我都要用凉水洗把脸,要不上课会犯困的。”陈青青一天的睡眠时间一般在6个小时左右,为了保持充足的精力上课,她选择这种方式警醒自己。
家庭的不幸,让陈青青的学习更加勤奋,她的成绩一直在班里保持着前几名,一摞厚厚的获奖证书是她最大的骄傲。
去年元旦前夕,陈青青捡了一些废旧塑料瓶,卖了4元钱,她当时很想给自己买些零食,可是当她在手心里握了很久之后,就想到了爱她的老师。于是,她就用这4元钱买了4张贺卡送给老师,以表达自己的敬意。用捡破烂的钱给老师买贺卡,这种特殊的敬意或许是老师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了。当老师收到贺卡后,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事迹感动社会各界
陈青青的感人事迹被学校知道后,学校多次举办相关学习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学习她那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胜利路小学谢广平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得知陈青青同学的情况后,积极和区教育局领导联系,并且从各个方面都给予她一些帮助。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团委、学校、妇联等相关单位都很关注她,学校为此做出免去了她上学的全部费用。而且还通过开展向陈青青学习的教育活动,号召全校学生向她学习,经过这些学习活动,很多学生得到了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她在班里成绩很优秀,是一个勤奋、懂事的学生,从她身上看不出苦难家庭孩子忧郁的影子,她很坚强、乐观。”班主任老师韩霜梅这样评价陈青青。
陈青青母女租住的村子邻居吴纪贵说:“不容易啊,这么小的一个丫头要照顾母亲,还要上学多难啊!我们村上很多人都知道他们母女俩的情况,有些好心的村民也经常帮助他们。”
随着陈青青的事迹被大家广为传播,很快在新乡市赢得了众多热心人士的关注,他们纷纷伸出温暖之手来帮助这对苦难的母女。同时她的事迹也引起了新乡市相关领导及部门的重视,2007年10月17日,陈青青被新乡市评为“十大孝子”。
陈青青母女俩租住的辖区南桥派出所得知情况后,积极主动帮助陈青青母女俩解决实际困难,并经常看望她们,与她们结成了帮扶对象。该所刘杰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陈青青家庭确实很困难,我们在得知她没户口上学难,母亲有病也享受不到低保后,积极想办法,经过局领导特批,很快就解决了她的户口问题,并且与她们结成帮扶对象,经常给她们母女提供温暖和帮助。”
陈青青的事迹如果没被人知道,也许到现在她们也不可能得到这么多社会热心人士的关怀和帮助,可能至今12岁的她仍然是一个“黑户”,也不会享受到社会救助吃上“低保”。
近年来,我国社会救助不断创新发展,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整体功能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社会救助也存在着城乡差别,特别是城市流动人口和流浪人员的社会救助问题,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迫切解决的一大难题。陈青青母女的故事,再次折射出了这一问题。
陈青青在学习。
陈青青的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