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任何一种政治体制和民主模式都是长期演化的产物,其中的复杂性、艰难性甚至残酷性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因此,比较民主政治的制度变迁的过程,比单纯地比较民主的模式更能说明问题。“过程”才更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国情,任何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很难在舍弃“过程”的情况下而直达一个所谓理想的终极化的“模式”。“过程”的比较告诉我们,“模式”是终端化的东西,但是都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过程”而达到的。国家成长有自己的逻辑,有共性,也有由文化所导致的特殊性。因此,国家成长“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但是不可以模仿。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否认人家好的东西,甚至是好的民主模式,但是好的民主模式都是经过长期的制度演化而来的。正是因为“过程”不可以模仿,“过程”具有独特性,也正是在“过程”意义上谈民主,我们才说“中国式民主”是可能的。
构建“一体两翼四轮驱动”体系
张永春、蔡军在《人文杂志》撰文认为,社会保障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构建“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社会保障目标体系,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为两翼,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低保四轮驱动;我们应使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多元化和参与主体多样化;应当法制先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建立和运行的法律体系。我们应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继续进行制度创新,新建“子女养老社会保险金制度”,推行“社会保障劳务储蓄银行制度”,积极探索“以地换保”、“以房换保(倒按揭)”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的路径
贺新元、邵晓秋在《新视野》撰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有科学的灌输理论。任何社会为了生存下去都必须成功地向社会成员灌输适合于维持其制度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灌输提供了科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必须上下良性互动。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决定了其构建必须采取上下良性互动的方式。既可保证党的思想主线的自上而下的纵向灌输,又可充分考虑到广大社会民众的思想能力和接受能力,把民众的思想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体系内容的横向社会化并内化为民众的自觉行动,还可使横纵科学结合以形成良性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社会机制。它们主要包括: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