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城市为什么需要记忆
集 萃
道德的起源
妙语得升迁
大师和丈夫
普京都读些什么书
忽然洞开的窗子
“两面派”原是“两面牌”
小泽征尔的坚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师和丈夫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4  来源: 郑州日报  
  1862年,托尔斯泰伯爵向索妮亚求婚:“如果我不再表白,我将开枪自杀。”这时,托尔斯泰34岁,正度过了他放荡的青年期。索妮亚18岁,聪明热情,对爱情充满了美妙的狂想。然而,在结婚前夕,她受到了当头一击——托尔斯泰出于一种“诚实”与“忏悔”的道德动机,把他的全部日记拿给索妮亚过目。说谎、乱交、嫖妓、酗酒,婚前与农妇阿克辛雅疯狂情爱,并生下私生子……一个男人对其放荡史的坦白,带来的是一个女人对爱情的绝望幻灭!此后,这则维持了48年的婚姻,在爱与恨的反复纠葛中,不得善终。

  每个伟大的男人,在女人那里,似乎都有一块“软肋”。苏格拉底再雄辩,一切言语在他妻子那里,也有理说不清。还好,苏格拉底足够豁朗,他把悍妻当头泼下的一桶凉水,诙谐喻之“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林肯再英明,也要终生遭受悍妻玛丽的暴烈及动辄咖啡浇头,当然,林肯足够幽默,他向世人证明有一个怕老婆的总统的国家,将会是更民主的国度。或者说,大师与丈夫,压根是两回事。

  托尔斯泰与他的妻子索妮亚呢?我想,如果不是晚年索妮亚陷入一种歇斯底里症,在精神上自酿悲剧,她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妻子。

  从19岁开始,索妮亚一共为托尔斯泰生育了13个孩子,并加3次流产。托尔斯泰一生,沉溺于床事之欢,即使在中年皈依后,依然在禁欲与欲望之中挣扎。“我不跟你一起睡觉,无法激起创作灵感……”索妮亚的前半生,充满牺牲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人妇与人母的角色,并才干出众,打理雅斯纳亚庄园,使其财产收入较原先增加四倍。更重要的一点是,她每夜挑灯抄写托尔斯泰的文稿,在她不厌其烦、无比繁冗的誊写之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巨著浩浩荡荡地诞生了。

  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不相同。托翁的这句著名断言,赫然写在《安娜·卡列尼娜》的扉页上。信徒多如山的大师,在这场婚姻纠葛中,到底充当了一个怎样的不幸角色?终其一生,他多情而软弱,自负而彷徨,无私而自相矛盾。而索妮亚,则始终精力旺盛,强悍异常。愈到晚年,她随更年期而来的支配欲、狂躁症,愈发强大。

  两人的家庭矛盾,绝大因素,就出在对生活等级的选择与对待财产的价值观分歧上。托尔斯泰在写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部鸿篇巨制后,突然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一种“羞于提起”的否定与厌恶。更有甚者,他对靠自己作品赢得版权以及对私有财产、贵族生活产生了罪恶感。在中年信仰危机之后,他皈依基督,并领会基督之爱,发展为“托尔斯泰主义”。他宣布1881年后的所有作品版权公有,并欲把自己的庄园分给贫困的农民,亲近农民,一副农民装束,择时下田地劳作。

  在他的庄园,他与妻子就著作版权与私有财产问题,进行了一场“至死方休的争吵”。孤独!隔阂!叛离!晚年的托尔斯泰,陷入了一种终极的孤独与众叛亲离之中。索妮亚终于成为一个精神失常的女人,争吵与自杀,妒忌与发作,家庭成了不幸的地狱。大师托尔斯泰,日渐在家庭纠葛中耗尽精力,疲惫绝望。出走的愿望,一次次在脑中酝酿。“像一个印度信徒那样出走!”

  1910年9月24日,托尔斯泰和索妮亚结婚48周年纪念日。信徒布尔加科夫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这是他们的最后一张照片。照片中,索妮亚紧攥着丈夫托尔斯泰,如同攥紧她余生里的爱与财产,她依然身材健壮,精力充沛,脸部透着神经质的乖戾痕迹;但托尔斯泰,白须,白发,驼背,衰老,两眼直勾勾盯着镜头,除了冷漠,孤独,他的眼光已不投向眼前人。他对女人的恨意,从安排安娜·卡列尼娜的卧轨自杀开始,到晚年更甚。

  1910年10月28日,莫斯科寒冬。托翁82岁。他在拂晓前离家出走了!“亲爱的索妮亚,像每个老教徒那样,想把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奉献给上帝。感谢你,并怀念你给予我的一切。”至死方休的爱恨交织。随后,在出走的途中,他在一个三等车厢里感染了肺炎,不治,逝世。

  一位大师,心力交瘁,逝于家庭纠葛,逝于生活与信仰的矛盾。是皈依,还是流离?

  摘自《温州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