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陕西文化产业享受税收优惠
给民间艺术多些关注
本山老父入葬 好友前往悼念
许嘉凌:走出歌手第一步
云冈石窟冬季旅游不打烊
陈犀禾:票房不是硬道理
我省成立网络文化协会
一元钱课时费传承地方戏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给民间艺术多些关注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4  来源: 郑州日报  
  

  ——记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秦竹林

  本报记者 李 颖

  “蝈蝈鸣声闻千里,大地似锦百财聚,童叟喜取百年乐,咏唱祖国富强曲”这是书画大师启功先生1986年见到秦竹林的绢蝈蝈时,当即挥毫写下的赞美诗句。

  12月初揭晓的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秦竹林凭借他精湛的“秦氏绢艺”荣获“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获奖归来,这位民间艺术家最想说的是“期望大家对民间艺术再多些关注多点爱”。

  “秦氏绢艺”400年

  河南滑县四间房乡的秦氏绢艺,始创于明崇祯年间,历经400多年的文化洗礼和秦家代代艺人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华夏一绝,先后被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秦竹林说,绢艺应该是从人类服饰文化中脱离出来的艺术品种。秦家做绢艺有很久的历史,到他已经第十二代了。

  秦氏绢艺作品表现内容宽泛,仕女人物、花鸟昆虫、果蔬等无所不能,皆栩栩如生,几可乱真,尤以“白菜蝈蝈”为其代表作,名扬海内外。据秦竹林介绍,一只绢蝈蝈通常由6种绢制成,须、头部、身体、翅膀、腿、鳞片材质各不相同,所有工序均为手工制作,制作所用工具也有几十种,非常繁杂耗时,使得“秦氏绢艺”在我国绢艺中成为难度最大的技艺之一。

  炉火纯青源于痴迷

  记者在省文联见到了秦竹林的绢艺作品“蝈蝈白菜”,一只翠绿色的蝈蝈伏在白菜上,饱满的额头,小小的眼睛,鼓鼓的肚子似乎在随着呼吸起伏,两根长须随着微风一颤一颤地,令人叹为观止。据秦竹林介绍,“蝈蝈白菜”讲究“气、韵、味、趣”,仅这一只绢蝈蝈的制作需要20天,100多道工序。

  秦竹林说,一次一位台湾商人见了他做的蝈蝈,就用手抓,还问它怎么不会动?旁边的人告诉他那是用绢制成的,他大声惊叹:绝了,真是绝了!

  炉火纯青的技艺源自秦竹林对绢刻艺术一丝不苟,执著追求的精神。从自己记事开始,秦竹林就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绢艺。为了学好、学精,秦竹林近乎痴迷,坐立行走,手上的活总是忙个不停,几十年如一日。

  有生之年光大绝技

  作为民间工艺的绝技,“秦氏绢艺”因为它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欢迎,而且行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秦竹林被评为“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谈到今后的创作,秦竹林深有感触地说:在今年“中原文化天津行”活动中,冯骥才观看“秦氏绢艺”后题词:“秦氏绢艺,华夏神品”,这是对我的鼓励,也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指明方向。因为代代传人遵循‘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祖训,目前“秦氏绢艺”仍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生产上,仍然沿袭传统的制作工艺,规模得不到发展,我想在有生之年,尽最大力量让绢艺创新、发展,把这一民间工艺发扬光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