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件事可以放在一起,观察一番,考量一下。
一件事是:12月15日,包括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内的100多位专家,签署“政府以身作则,共创无烟环境”倡议书,呼吁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带头禁烟。另一件事是: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3.5亿吸烟者,居世界各国之首,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且烟民数量在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增长。(12月17日《法制日报》)
应当说,吸烟与喝酒等行为一样,是人的选择性行为,是部分人群的一种偏好。烟草对于其偏好者有极大的诱惑力,盖因吸烟者能从呑云吐雾中得到某种快感和满足感。不然的话,吸烟人白遭那烟熏火燎干吗?从理性上讲,哪个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又有哪一位吸烟者不知道吸烟的害处?
吸烟与禁烟,是一对矛盾。吸烟者个人禁烟,需要毅力。专家们倡议禁烟,呼吁发出后,需要落实措施。2003年,我国就加入了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5年,全国人大批准履行这个公约,使该公约具有法律效力。按照公约,再有3年,中国大地要实现百分之百室内无烟。室内无烟,这要算禁烟的最小单元,烟民们能自觉地不在公共场所不在室内吸烟吗?自觉太难了,唯一的办法还是刚性地不准吸烟者在这样的场所吸烟,缩小吸烟者的公共空间。
从道德方面衡量,吸烟者不分场合的吸烟行为,所涉及的不光有公德,还有私德。在有人的室内吸烟,吸烟者好受了自己,危害了别人,说是对他人的一种侵犯也不为过。
各方人士竭力倡导禁烟,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但因良策并不多,总给人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禁烟,总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强制烟民不吸,只能是有什么状况,就应对什么状况,从能禁处禁起。经验表明,除非反对吸烟的人群能在与烟草商的博弈中大获全胜,把卷烟厂禁了,否则,在不危害社会及他人的条件下,吸烟者的偏好是难以禁绝的。当下,烟民在没人处吸烟,谁也奈何不了他们。
罗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