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超过500万元才能财富自由
北京在校大学生
宣读“离婚声明”被指不近人情
零钱难换催生“职业换零人”
大四学生患依赖症 须拿手机才能入睡
开征物业税时机是否成熟?
幸福感从哪里来
国民休假权如何 从纸上变为现实福祉
发展经济如何跳出“温水煮青蛙”效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幸福感从哪里来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9  来源: 郑州日报  
  《国际先驱导报》与一家网站近日联合举办“国民幸福状态调查”,当近4000名被调查者面对“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这一问题时,57.32%的被调查者感觉“幸福”。其中,“经常觉得幸福”的人数占到21.17%。

  过半的被调查者感觉到幸福,且还有不少人“经常觉得幸福”,这真是一件幸事。生活中,没有哪个人愿意处处不如意,自觉追求痛苦,甘愿找罪受。

  媒体的调查当然是在探求国民幸福状态,是在找幸福者怎么就幸福了,或不幸福者如何就不幸福了的答案。幸福者感觉到了幸福,这感觉是重要的,有意义的。但从另一个方向说,幸福不仅仅是人的直观感觉,还是一种生存的即时状态。

  与过半的人的感觉不同,还有不到一半的人偶尔才会觉得幸福,或感到不幸福。幸福者总是相似的,不幸福者则各有各的状态。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有的不幸福是因感到工作压力太大,有的是情感体验出现了问题,有的是对环境状况不满意。总之是“状态”很多,反正是不幸福。诸多不幸福中,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房价上升过快、物价不稳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降低了弱势群体的幸福指数。

  可以说,CPI的飙升,已影响不到部分富裕了的国人的幸福,民生大计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因素已和他们无关。那些整日为生计奔波的人群却不是这样,6.9%的通胀指数,让他们难以承受,要他们幸福,感觉从何而来?生活成本急剧上升的压迫,不但加重了弱势群体过日子的难度,还大大减弱了他们对未来幸福的预期。

  且不质疑数据的精确性,过半人幸福,不到一半人不幸福,或幸福感弱,这对整体社会而言,绝非一个圆满的结果。在同一生活空间里,过半人幸福,少半人不幸福,所呈现的是社会人群的割裂,公平和正义的部分缺失。

  让更多的人幸福,是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之福。人与人对幸福的感受有差异,有极少数的人,是从对形而上的追问和认同中获得精神安慰,获得幸福,多数人则是从世俗生活找寻幸福。追求幸福要靠个人的努力,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却能让人更快地体认幸福,更多地得到幸福。幸福在哪里?哪里都有。高贵者有高贵者的幸福,卑微者有卑微者的幸福。卑微者离高贵者的幸福很远,无从感受他们的幸福,卑微者只能从生存现状中感受幸福,只能从民生的改善中体验幸福。这是千古之道,亦是现实之道。

  了解国民幸福状态,用数字说话,很真实、很真切,很有说服力,但人性是复杂的,万万千千人的幸福感受里有无数滋味,有限的问答、统计,难以概括。无论怎么说,幸福都不是虚无飘渺的,它存在于人的身体里,也存在于人的精神里。如何让更多的国人更幸福?如有识之士所言,政府有责任成为增强公众幸福感的主导力量。就是说,只有更多的以人为本,更多的社会文明,更多的公共服务,更多的生活品质提升,才能带来更为普遍的公众幸福。    罗金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