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9版:史海拾珠
3  4  
PDF 版
英国记者偷窥同治大婚
迷途的帝国
挑起“七七事变”日本兵的下场
白的?黑的?
维也纳:一起跳舞到天明
建福宫花园失火案
死亡使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维也纳:一起跳舞到天明

中原网  日期: 2007-12-28  来源: 郑州日报  
  其实,维也纳很沉重,有很多不见尽头的冥思苦想,只不过维也纳人喜欢把苦涩的道理、哲学思辨都化成美丽旋转的音符。

  维也纳人天生就喜欢跳舞,他们就连走路都有舞步的优雅,不到金色大厅(维也纳最知名的舞厅之一),一样要舞到天明。每个维也纳人都是艺术家,只要有地方、有音乐,理所当然要拉上异性伙伴转上两圈华尔兹,就算是个小啤酒厂的工人,也能把舞步跳得潇洒迷人。

  德国有句老话,世界上有快乐的人,也有过分快乐的人,还有就是维也纳人。

  但如果问维也纳人自己,他们则会说:“我们并不是太快乐才跳舞,我们是跳了舞才快乐。管他山高水长、心神蹉跎,我们跳舞吧。”

  夏天的傍晚,维也纳第一区绅士街,匆匆走出两个穿T恤衫的年轻小伙子,手里各提一个大塑料袋,不知底细的人很难猜到里面装的竟是全套深色西服、蝴蝶领衬衣,外带亮漆皮鞋和一双雪白的手套!

  他们正在赶往名扬全城的艾勒玛亚舞蹈学校上晚课。

  学校大门开在一条古巷里,虽然看上去门面简单,却称得上维也纳的一块金字招牌。半个多世纪以来,本城上流家庭的子女进入社交生活前,都必须经过这道门。

  这里不光有专为婚后伙伴开的班,还有专给政治家补舞蹈课的私人班。在维也纳不会跳舞,意味着不会生活,做夫妻或者当政治家都可能受影响。

  要知道,任何一个维也纳人都是艺术家,着迷伤感的轻歌剧;喜欢晚上到酒村去喝新酒,大声唱歌;只要有地方、有音乐、理所当然要拉上异性伙伴转上两圈华尔兹。就算是个小啤酒厂的工人,也能把舞步跳得潇洒迷人,让人没办法怀疑维也纳人根本天生就是要跳舞的民族。

  奥地利曾经疆域辽阔,现在面积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但维也纳一直很大,每四个奥地利人中就有一个是维也纳人。

  背靠维也纳森林,面对宽广的多瑙河,两千年文化汇流成一个深奥的大都会,一个充满小市民和大天才的地方。此地出哲人,出音乐家,也出咖啡馆老板,出莫测高深的心理医生,出卡夫卡《城堡》里描写的官僚机器……

  维也纳人看上去温和,内心复杂,容易郁闷,多愁善感,却不会走极端,于是弗洛伊德就有了故乡,宁可满嘴讽刺,也不大愿意改变现实,全城上下都是慢悠悠的生活节奏。整个维也纳城外观古典美丽,和谐得就像一首圆润的华尔兹。

  环形大道上的歌剧院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也是最赔本的歌剧院,还被本地人抱怨。

  在维也纳当歌剧院经理,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职位,名气大到如卡拉扬还是不行。这位指挥家为该院奠定的高价明星制度,虽然让维也纳四季都有全球一流的歌剧表演,节目都是有七十年资格的经典作品,但平均每天要赔二百万先令。总不能把票价卖到没人付得起的地步吧。

  只有开大舞会的那个晚上,歌剧院可以要每个进门的人至少付两千先令(约两百美元),一个包厢贵到上万美元,一瓶香槟要五百美元。整个歌剧院变成可容纳七千客人的华丽舞厅,票还供不应求,挤满全世界来的客人,这是欧洲最后一个上流社会的庞大节日。

  几千个穿燕尾服和白色礼裙的绅士小姐翩翩起舞,仿佛谁都回到了当年的美丽时光。但当年真有过如此时光吗?游客们才不管呢,他们来维也纳找的就是梦想。

  环形街的另一个“维也纳神话”,就是大道一侧广场上富有气派的“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里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全世界有几亿人跟着电视转播幻想,以为维也纳人整天都是这样生活。

  在维也纳,一到冬末初春就进入了一年里舞会的旺季。全城各大剧院、音乐厅、乐团,连布店、理发店、裁缝铺都会为了双舞鞋团团转。最为兴奋和紧张的还是刚刚踏入成熟阶段的女孩和她们的妈妈。因为该城直到今天还有一个老传统,少年男女要正式参加“第一场舞会”才算在众人眼里真正长大,完成跨进社会的“成人礼”。

  这个季节是维也纳全城狂欢的节日,城里舞会有各种层次。大到皇宫、市政厅、大学,小到区里、街里的会堂,只要有点像样空间,都要拿出来找个乐队热闹一场,舞到半夜。城里不止有珠光宝气的歌剧院舞会、音乐厅舞会,还有老年人舞会、幼儿园舞会、退休教师舞会……最好玩的是三百六十行个个施展身手、糖果舞会、啤酒舞会、消防员舞会、通烟囱师傅舞会、多瑙河轮船司机舞会、烟铺业主人舞会,甚至还有“肉店老板的儿子和女儿俱乐部”办的专门舞会,不分阶级、一律穿上晚礼服,低胸降裙,没钱的也要去借、在自己人圈子里旋舞一番。

  还有真上瘾的,一晚赶几个场子,跳到天亮才回家,一般收费不低的舞会到半夜都敞开大门,让舞迷来尽兴,跳到最后乐队里的舞痞也会下场,边奏边跳边喝酒。

  维也纳人大开舞会的原因,一大半是要把漫长寒冷的冬天彻底赶走。维也纳一年中半年是冬天,天气阴沉,很少出太阳,让人非常郁闷。加上城里百分之六十都是陈旧的老宅,有很多后院朝北的方向,厕所多在公用走廊里,居住并不舒适。所以此地人读书会友,都喜欢去温暖的咖啡馆,晚上也爱出门看戏听音乐,全城三万四千个剧院座位几乎天天爆满。

  好不容易冬季快完了,大家自然要穿上盛装去欢舞一番,随着流畅的舞曲,在宽大华丽的空间里旋转,也是对不少家居狭窄的维也纳市民一种幻想空间的慰藉。

  其实,维也纳很沉重,有很多不见尽头的冥思苦想,只不过维也纳人喜欢把苦涩的道理、哲学思辨都化成美丽旋转的音符:“就让它去吧,其实我们都很寂寞,都很快乐!”一句酒歌里这样唱,不是老子的无为,而是斯拉夫式的浪漫。

  维也纳人把生活当艺术,虽然活得不轻松,但却活得很精彩。

  摘自《党员文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