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年中,很多人开窍了似的,重视起自己的休闲权利。就是说,在本土休闲发展史上,人们从来没有如此重视个人的休息度假权利,或从相反的意义上讲,人们的休闲从来没有被赋予这样被关注的机会。(本报1月4日报道)
休闲,先得有闲暇。而闲暇,按照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说法,既是“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去支配的时间”,还是人们“个人特色的源泉”。在现实中,不知有多少人时常慨叹活得太累,被一个累字折磨。上班累,人情累,生活累,等等,带来了心理累。烦着呐,则是太累引出的一个结果。活得太累,是各个阶层的人们的境况。活得太累,概因受累的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时间。缺少从容,缺少快乐的源泉,使多数人的休闲难见所谓个人特色。
休闲是好事,能给人的身心带来益处,所以人们愿意休闲。休闲,也可视作一个经济学话题,人们可以像进行货币预算一样,安排自己的休闲预算。像萨缪尔森说的,“每小时效用最大化的相同原则能够运用于生活中许多不同的领域”,这也包括休闲。而且,“它不仅仅是一条经济学的规律,它是一条理性选择的规律”。对稀缺的休闲配置进行分析,一个人有了时间,在室内室外无事闲呆着,或睡个黑天昏地,都不是最佳休闲。分配好时间,积极地进入个人偏好的天地,发挥想像力,哪怕身体累着,做的却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此,才能获取休闲效用最大化。
会休闲,才会休闲好。休闲,也可看成是人的一种能力。生活中,导致人们焦虑的事情太多了。无法排遣种种焦虑,造成身心俱损,这种悲痛的结局,哪个人都不能替哪个人承受,统统得由自主的个体扛着。选择好的休闲方式,可以部分地化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焦虑。
悠闲,它依赖于好的制度设计。全面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体现的是人们休闲权利,无疑是一项好的制度设计。但好制度,不能停留在纸面上,不能是画饼充饥。据调查,有将近70%的人对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不抱太大希望,超过80%的人说他们过去并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制度。好制度里的悠闲不呈现轻松、轻盈的内涵,对于那么多的人竟是水中月、镜中花,这从另一个侧面凸显了休闲二字在本土的沉重。 罗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