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中原教育
3  4  
PDF 版
郑州日报校园记者2007纪事
校园记者成长精彩链接
采访拜祖大典 感受炎黄文化
出版《小记者》报 搭建成长平台
我省民办教育渐成“气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多方携手,打造省会校园记者第一品牌
郑州日报校园记者2007纪事

中原网  日期: 2008-01-10  来源: 郑州日报  
  2008年1月6日,本报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组织了一场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新年联谊会,大家欢聚一堂,回首一年来郑州日报校园记者成长的每一个精彩历程:参加拜祖大典、赴西柏坡励志采访、成立小记者俱乐部,2007年12月24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的发展历程……所有的一切,饱含了各学校辅导老师的辛勤付出。

  为更多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机会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郭金汉对校园记者站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做了许多有利于中小学生成长的事情,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有益补充,有力地促进了各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广。按照《郑州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意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作为学生的一项必修内容,要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中。是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的一项重要依据。作为郑州市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平台,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今后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将为更多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机会。

  

  磨砺中成长 有苦也有甜

  

  在辞旧迎新之际,欢聚的场面格外热闹。虽说辅导老师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或许并不相识,但一次次的采访经历,一次次的组织活动心得,校园记者站几年来的风风雨雨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话题。“这样的机会真好,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共同切磋和学习,共商校园记者站的发展大计。”郑州师专附小的辅导老师翟兰玉欣喜地说。

  “三年来,校园记者的足迹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小记者们拓宽了视野,汲取了知识,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郑州师专附小英协外语小学车蔚红老师告诉记者,从采访金苑面粉厂到迎奥运画福娃,从采访藏班学生到参观城隍庙,从野外劳动实践到无车日的公益宣传,小记者们不断地收获和成长。当他们的文章发表之后,报纸在同学们手中争相传阅。“小记者”已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称号,让孩子们信心满怀,用双手不断描绘出理想的画卷。

  陇西小学校园记者站辅导老师刘晓芳在回想取得的成绩时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校园记者站为小记者们锻炼磨砺,挑战自我,实现理想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

  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像一棵茁壮的小树,成长过程中难免也会经历些风雨的洗礼,许多辅导老师都提出了宝贵意见,为校园记者站的长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服务小记者 累并快乐着

  

  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成立至今,组织了大大小小500余次的采访活动。每次外出采访,校园记者站的辅导老师都始终陪伴在他们身旁,负责他们的安全,还要指导小记者拟定采访提纲、撰写稿件,在维护校园记者站的日常工作中,辅导老师付出了异常的艰辛和汗水。

  李茜是管城区实验小学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的辅导老师,从2004年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成立至今,她已经陪伴校园记者站走过了三个春秋,她和许多热爱小记者站的老师们一样,共同见证了小记者的成长。她也因此荣获了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十佳辅导老师的称号。“对于校园记者站,我有着深深地感触,虽然有时候会很累,但看到小记者取得的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成绩,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啊!”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也踏上了新的征程,相信在众多热爱这份工作的各学校辅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定会越走越好,越来越成熟,成为广大校园记者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瞭望塔,锻炼各方面能力的大平台。 本报记者 王 映 李 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