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4  
PDF 版
一篇文章勾起的情感
爱情本命年
停水之后
半个“车客”
货币战争
我在我的城
装修大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货币战争

中原网  日期: 2008-01-11  来源: 郑州日报  
  1913年6月26日,即威尔逊入主白宫仅三个月,由弗吉尼亚的众议员银行家格拉斯在众议院正式抛出了B计划:格拉斯提案,他刻意避免了中央银行等过于刺激的用词,代之以美联储。9月18日,该提案在多数众议员不知就里的情况下以287对85票获得通过。

  12月23日,圣诞节前两天,参议院表决以43对25票(27人缺席)通过了《美联储法案》。威尔逊总统为报华尔街的知遇之恩,在参议院通过《美联储法案》仅一小时,就正式签署了该法案。

  美联储的始作俑者奥尔德里奇参议员在1914年7月《独立》杂志对他的采访中透露:在这个法案(《美联储法案》)之前,纽约的银行家只能控制纽约地区的资金。现在,他们可以主宰整个国家的银行储备金。

  经过与美国政府一百多年的激烈较量,国际银行家终于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彻底控制了美国的国家货币发行权,英格兰银行的模式终于在美国被复制成功了。

  谁拥有美联储?

  许多年以来,究竟谁拥有美联储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美联储自己总是含糊其辞。和英格兰银行一样,美联储对股东情况严守秘密。

  这个秘密终于被发现了。《美联储的秘密》一书的作者尤斯塔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终于得到了12个美联储银行最初的企业营业执照,上面清楚地记录了每个联储银行的股份构成。

  美联储纽约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实际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货币审计署报备的文件上记录着股份发行总数为203 053股,其中:

  洛克菲勒和库恩雷波公司所控制的纽约国家城市银行,拥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万股。

  J.P.摩根的第一国家银行拥有1.5万股。

  当这两家公司在1955年合并成花旗银行后,它拥有美联储纽约银行近1/4的股份,它实际上决定着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美国总统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图章而已,而国会听证会更像一场走过场的表演。

  保罗·沃伯格的纽约国家商业银行拥有2.1万股。

  田罗斯柴尔德家族担任董事的汉诺威银行拥有1.02万股。

  大通银行拥有6 000股。

  汉华银行拥有6 000股。

  这六家银行共持有40%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股份,到1983年,他们总共拥有53%的股份。经过调整后,他们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银行15%,大通曼哈顿14%,摩根信托9%,汉诺威制造7%,汉华银行8%。

  美联储纽约银行的注册资本金为1.43亿美元,上述这些银行究竟是否支付了这笔钱仍然是个谜。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只付了一半现金,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他们根本没出任何现金,而仅仅是用支票支付,而他们自己所拥有的美联储的账户上只有几个数字的变动而已,美联储的运作其实就是“以纸张做抵押发行纸张”。难怪有的历史学家讥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既不是“联邦”,又没有“储备”,也不是银行。

  从1914年美联储建立以来,无可辩驳的事实显示了银行家们操纵着美国金融命脉、工商业命脉和政治命脉,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而这些华尔街的银行家都与伦敦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保持着密切联系。

  不为人知的联邦咨询委员会

  联邦咨询委员会是保罗·沃伯格精心设计的一个秘密的遥控装置,以此操控美联储董事会。在美联储90多年的运作中,联邦咨询委员会非常出色地实现了保罗当年的构想,几乎没有人注意过这个机构和它的运作。

  联邦咨询委员会由12家联储地区银行各推选一名代表组成,每年在华盛顿与美联储董事会的成员会谈四次,银行家们向美联储的董事们提出各种货币政策的“建议”,每名银行家都代表本地区的经济利益,每人都有相同的投票权,在理论上简直无懈可击,但在银行业激烈残酷的现实中却全然是另一套规则。

  尽管联邦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对美联储的董事决策没有强制约束力,但是华尔街五巨头每年四次不辞劳苦地跑到华盛顿,不会是仅仅为了和联储的几位董事喝喝咖啡。要知道,像摩根这样身兼63个公司的董事职务的超级大忙人,如果他们的“建议”得不到任何考虑,而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地来回奔波,那实在是奇怪之极了。

  一战与大衰退

  国际银行家“丰收时节”

  打仗就要花钱,越大的战争花钱越多,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问题是,谁花谁的钱?由于欧美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政府必须也只能向银行家借钱。战争使交战国砸锅卖铁也要坚持,战争使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府不计条件地向银行家融资,难怪战争始终是银行家的最爱。

  国际银行家另一个赚大钱的手段就是制造经济衰退。首先是扩大信贷,将泡沫吹起来,等人民的财富大量投入投机狂潮后,然后猛抽银根,制造经济衰退与资产暴跌。当优质资产价格暴跌到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时,他们再出手以超级低廉的价格收购,这在国际银行家们的术语中叫做“剪羊毛”。

  中国这只大肥羊最终能否避免被“剪羊毛”的厄运,就要看中国是否认真去研究发生在历史上的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剪羊毛”惨剧了。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自普法战争以来,法国与德国成了世仇,当英国不得不从“光荣孤立”的欧洲大陆政策中走出来时,面临的是德强法弱的局面。德国已是欧洲第一强国,若不加以遏制,势必成为英国的心腹大患。于是,英国拉上对德国也颇为忌惮的俄国,与法国一起缔结了三国协约,德国则与奥地利结盟,欧洲两大对立集团就此成型。

  两大阵营不断扩军备战,保持着大规模的常备军,各国政府都因此陷入深深的债务泥潭。由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展并建立起来的欧洲银行体系向对立的各方提供信贷,全力促成了这种军事对峙。

  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当时已是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但是,直到1913年以前却仍是一个依赖外债的国家,很少能向国外提供信贷。原因就在于缺少中央银行,纽约的银行家们难以集中调动全国的金融资源。但是,银行家的天性使得他们对大规模战争兴趣浓厚,战争能够毫无疑问地为银行家带来丰厚的利润。当《美联储法案》通过后,国际银行家们立即行动起来,1914年8月3日,罗斯柴尔德在法国的银行就给摩根发报,建议立即组织1亿美元的信贷用于法国向美国购买物资。威尔逊闻讯立即表示反对,国务卿威廉·布莱恩谴责这项贷款为“最恶劣的非法交易”。

  德国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素无过节,情况居然是,银行家积极主张对德宣战,政府则坚决反战,严守中立。随着大选连任时间的逐步到来,威尔逊在参战问题上逐渐向银行家的立场倾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