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 玦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直径:3.3厘米 玉质温润细腻,光素无纹,耳饰。现收藏于河南天成文物陈列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收藏品,极具收藏价值。 记者提醒—— ●天成文物每天都有省博专家免费为您鉴宝赏真 ●文物陈列馆全天免费对外开放 ●文物演出,免费观赏 ●地址:二七路226号天成珠宝金楼四楼 |
|
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小玉玦常成双成对地出土于死者耳部,类似今日的耳环,较大体积的玦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新石器时代玉玦制作朴素,造型多作椭圆形和圆形断面的带缺环形体,除红山文化猪龙形玦外,均光素无纹。红山文化猪龙玦(又称兽形玦)形制特殊,形体普遍较大,有的玦上有细穿孔,当是佩玉。考古发掘已经证实,该文化的大型玦多出土于死者胸前,可以确定它不是耳饰。
商代玉玦呈片状,尺寸一般在5~10厘米,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光素的,环窄;另一种为龙形玦,作卷曲龙形,龙张口露齿,背饰扉棱,龙身饰勾撤云雷纹,俗称“假阳文”,线条转角方硬,图案化风格强烈。周代玉玦仍作片状,内部明显宽于商代,中孔较小,并出现椭圆形玦。玦身多为光素,部分饰弦纹、云雷纹,纹饰与商代相比有简化趋势。龙形玦很少,且多无脊齿。
春秋、战国玉玦数量最多,此期玉玦形体较小,一般直径在3~5厘米。玦体作扁片状,普遍饰有纹饰,素面的很少。纹饰主要是当时流行的细密风格的蟠螭纹、蟠虺纹。用双钩阴线或宽阴线隐起加发丝线方式饰纹。动物形玦简化成阴线刻交尾双龙、双兽纹玦,少数精品在两端透雕兽首形象。汉代玉玦不多,风格沿袭战国,小玦不及战国时精致。此时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玦,直径在10厘米以上,应是佩玉或符节器。
宋以后出现仿古玉玦,主要仿春秋战国造型。宋仿纹饰多不合古制,玦体比战国厚重。明、清两代伪古玉玦,纹饰处理和雕刻刀法很难达到战国时自然流畅、锋利健劲的效果,往往徒具古形,缺乏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