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制造假币的犯罪活动时有耳闻,打假与造假始终处于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对立格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古代自宋朝发行纸币开始,制造假币的行为就已出现。例如南宋查获的一起伪钞案中,一次性起获假币三十万元,参与造假者五十三人,犯罪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明显呈规模化、团伙化倾向。
古人的防伪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种:
精选币材 纸币最早出现在四川,当地官员认为选择一般人难以伪造的特制纸,便可有效地防伪。为此,他们制作了光亮洁白、经久耐用的精品纸专门用于印钞。史书记载:“钞用川纸,物料既精,工制不苛,民欲为伪,尚或难之。”朝廷的一些定点纸局所造纸张比不上川纸,因此,川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了印钞专用纸。这种纸张只许印钞,不准民间采购,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止伪钞。
印制图案 古代纸币有的以著名画家的作品为图案。宋元时代的纸币图案以房屋、花鸟、人物居多,清代宝钞以龙的图案居多,外做花纹边栏,因图形复杂,造假者不易模仿。
书写文字 古代纸币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上面印有大量文字,且均出自帝王或当时书法家之手,还有的印有刑律。印制的文字一多,则难以造假。
多重印押 古代的纸币特别是最早由私人发行的交子,在印制和使用当中必须经官方认可,即官方将收到的钱数记在交子上,经签押后,方可做现钱使用。流通时,朝廷发给各省留一印记,各省发给各府留一印记,各府发给各县留一印记,各县发给钱庄留一印记,最后钱庄发给民间再留一印记,这样做在当时就是一种有效的防伪印记措施。我们见到的大清宝钞上的层层印记或签押就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严惩罪犯 宋朝初年刚使用纸币时,由于对伪造者处罚较轻,起不到威慑作用,因而造假者日益猖獗。后来不得不加大惩处力度,由监禁十年逐步过渡到处以极刑。
重奖首告 动员知情者告发,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打假手段。宋代规定告发者赏银千贯,金代规定赏银三百贯,元代规定除赏钞五锭外,还将犯人的家产全部赏给告发者。在这些奖赏之下,果然有不少造假者被捉拿,有效地起到打假的作用。
民间设立辨钞人 各地都在钱局设有辨钞人,专门帮助民间辨识纸币真假,普及有关知识,提高人们辨别真伪的能力,辨别后收取手续费,一般收二钱,最多收六钱。这在我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历史背景下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摘自《旧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