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区街新闻
3  4  
PDF 版
既供就业岗位 又给创业机会
绿城社工开展结对帮扶
物业公司给业主送春联
慈母心 自强魂
用计算机评价干部
社区热心人
"书画老太" 的别样寿辰
跻身全国科技先进
区街
连年捐善款 爱心永不变
打造现代服务业精品集群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慈母心 自强魂
■本报记者 栾月琳 通讯员 胡 昕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5  来源: 郑州日报  
  一名优秀的劳动者

  在张桂枝的家里,家具陈设简简单单,屋内收拾得整整洁洁。为了接待记者,她特意燃起一支卫生香,为的是能压一压瘫卧在床的脑瘫儿子带来的异味。

  张大妈上世纪60年代末参加工作,1979年调入市供销社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当营业员,1987年获得郑州市“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退休。一摞厚厚的荣誉证书,是她30年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见证。每当看到这些东西,张大妈眼中总有一种依依难舍的神情。她拿出那枚金光闪闪的“劳动模范”奖章,满怀深情地说:“这是我最珍贵的东西,也是家里唯一的宝贝,我要把它当成传家宝,将来传给我的外孙女。”

  把热心献给社区居民

  张大妈退休后,把满腔热情投入到服务居民工作中。她所居住的家属院原本由单位管理,1997年厂子倒闭,家属院陷入无人管理境地,张大妈无偿承担起院内的卫生清扫工作,当起了家属院的义务保洁员,一干就是十多年。

  院内道路坑洼不平,张大妈牵头组织居民义务劳动,把更换废弃的人行道砖拉来铺在院内,将家属院的地面维修硬化了一遍;家属院大铁门坏了,居民感到不安全,张大妈动员各家各户凑钱,请来维修工将大门焊好;家属院卫生费没人愿收,张大妈挨家挨户动员,讲道理、说好话,确保这个无主管家属院的生活垃圾做到了随产随清。

  宁愿受苦不要国家救济

  对于家庭和儿女,张大妈怀着深深愧疚。年轻时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家庭。儿子7个月突发高烧,在工作岗位上的张大妈无法赶回,儿子救治不及时造成终身脑瘫;女儿1岁时患急性肺炎,送往医院已经病危,命救回来了,却变成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丈夫患有慢性肝炎,2005年办理病退。在手续办下来不到一个月,就因肝癌撒手而去。

  家庭苦难造就张大妈的坚强性格,现在仅仅靠她不高的退休金维持着一家4口人生活。“女儿常抱怨是我当初没及时给她治病,我亏欠着孩子。”外孙女一个学期的学费加上英语班费用超过千元,比张大妈一个月退休费还多,但张大妈全部支付。她说,这是在向儿女赎罪还债。

  “残联、办事处、社区都没少关心我,社区同志几次登门为我办理低保。我总想自己不能给国家奉献了,怎么还能向国家伸手呢?”张大妈诚挚地说,“比我更困难的人很多,多留点钱救济救济他们吧。”尽管一再向她解释政策,张大妈仍是不愿提供办理低保所需的手续。

  “我只有一个心愿:年岁大了,照顾不了瘫痪的孩子了,在我闭眼前,能否将我的儿子接进福利院?他毕竟是一条生命啊。”

  家住郑州市再生胶厂家属院的张桂枝大妈,是位退休的市级劳动模范。她有一个很不幸的家庭:35岁的女儿双耳失聪,30岁的儿子常年卧病在床,相依为命的老伴一年前患肝癌去世。61岁的张大妈却是一位坚强的母亲,虽然生活非常清苦,她却多次婉拒国家救济,并始终热心公益事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