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向世俗低头
诺贝尔奖获得者执教儿童大学
哈佛图书馆的训诫
名嘴的智慧对话
刘伯承练将
海南花梨木何以贵比黄金
叶挺的手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刘伯承练将

中原网  日期: 2008-02-01  来源: 郑州日报  
  在八年抗战的每个阶段,解放战争每场战役,刘帅肯定会留下一篇有血有肉的总结文章。这不仅对部将有很大启发,也对全军将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常胜将军粟裕是如此评价刘帅的:“他老人家论述战争,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把理论与实践、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结合得如此紧密,一场错综复杂的战争,经他的大笔,使人豁然贯通,也使人想见他当年指挥战局、运筹帷幄的风貌而不胜钦佩。”

  同许多伟大军事家一样,刘伯承元帅注重在战争中培养优秀将领,因此在其麾下作战过的指挥员,无论建国后地位如何显赫,对刘帅无不以“师长”相称。“师长”一语双关,一指刘帅曾在抗战期间担任129师师长,二指老师和长者的合称。在某些场合,一声“师长”,更凸显部将们对刘帅发自内心的敬意。

  言传身教,不断练将

  一场战斗一场试。刘伯承坚持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相结合,主张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反对一切军事上的本本主义。早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时,他就认为中国国内游击战大有作为,潜心研究游击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当许多高级将领对毛泽东提出的游击战战略方针并不完全认同时,刘伯承已经在实际行动上和毛泽东不谋而合。刘伯承一向践行少说话,多做事。为提高各级指挥员游击战实际指挥能力,刘伯承总是拟好题目后让部将去做。

  继771团在七亘村受损后,刘帅亲自到七亘村观察地形,这是日军由河北进攻山西平定城的必经之路。他定下作战决心,具体作战部署交给旅长陈赓。1937年10月26日,陈赓指挥772团取得七亘村伏击战的胜利。正当陈赓准备见好就收时,刘帅又命令他再次在七亘村伏击日军,理由是“兵不厌诈”。两天后,陈赓果然在七亘村再次取得伏击战的胜利。不久,刘帅又根据情报,在日军进犯昔阳的必经之地——黄崖底河谷设伏,并指定由771团团长徐深吉将军全权指挥。11月2日,771团在黄崖底河谷成功伏击日军,一扫初战失利的阴霾。

  战后讲评是刘帅的特长。这些讲评大多建立在对学生们作业的细致检查基础之上。细心的刘帅总会挑出一大堆毛病,比如对敌情掌握不够细致,主攻方向的兵力没有达到应有的集中,预备队使用不够巧妙,等等。学生们听了也心服口服。在八年抗战的每个阶段,解放战争每场战役,刘帅肯定会留下一篇有血有肉的总结文章。这不仅对部将有很大启发,也对全军将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常胜将军粟裕是如此评价刘帅的:“他老人家论述战争,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把理论与实践、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结合得如此紧密,一场错综复杂的战争,经他的大笔,使人豁然贯通,也使人想见他当年指挥战局、运筹帷幄的风貌而不胜钦佩。”

  用人不疑,放手用将

  刘帅特别主张培养将领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作战能力。

  1948年7月,刘邓大军决定分兵攻打襄阳。襄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与汉江对岸的樊城互成犄角,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也在襄阳城下屡屡受挫。蒋介石深知襄阳的战略意义,派大特务头子康泽坐镇襄阳。康泽到襄阳后,采取“守襄必守山”的古训,大量修筑山头防御工事。

  刘伯承选定的攻擂手是6纵司令员王近山。出自红四方面军的王近山,外号“王疯子”。

  1943年,刘伯承命令王近山从太岳军区率一个团回防延安,保卫党中央。旅长陈赓在为王近山送行时指示:“尽快赶赴延安,路上不要求战斗。”当王近山一行经过洪洞县的韩略村时,还是果断捕捉战机,一举歼灭由驻华北日军军官组织的“战地观战团”。敌少将旅团长以下120余名军官除3人漏网外,全部被歼。日军当时的全盘“扫荡”计划也因此被打乱。

  确实,经过刘帅的八年调教,王近山已经是集勇猛与智谋于一身的将领了。

  因此,刘伯承稳坐中军帐,放手王近山大闹襄阳城。王近山到襄阳外围后,决定打破常规,采取撇山攻城的方案,以小部队监视山头敌军,以主力直取襄阳城。方案报至刘邓处,刘伯承笑道:“襄阳已在我掌中了!”6纵从7月9日攻城,一个星期后就拿下了当年蒙古人花了多年才打下的襄阳城。

  当然,在战争期间,还有不少其他干部经他放手使用,在战争中锻炼成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员。如陈赓在抗战中期就担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坐镇晋西南;解放战争爆发后又向毛泽东毛遂自荐,以偏师强渡黄河,经略豫西,成为挺进中原的三把尖刀之一,又如传奇将军皮定均在抗战后期即被刘帅“放单”,孤军深入河南,后又带领部队成功千里突围至华东;建国后时而坐镇台海,时而坐镇西北,长期统率一个方面军。

  诲人不倦,死而后已

  “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在秦基伟、皮定均等将军的回忆中,刘帅经常告诫他们,行军作战要把“任务、敌情、我情、地点、时间”等“五行”弄清楚,这是取得战役战斗胜利的关键;否则“狗戴砂锅,乱撞一阵”。1938年3月,刘伯承准备在河北邯郸至山西长治公路间的神头岭伏击日军。定下决心后,他亲自到预定战场观察地形,发现地图上原本在岭下绕过的公路实际上是从岭上通过。刘帅乘机教育身边人员说:“按图索骥,纸上谈兵,把部队埋伏在下边,恐怕鬼子从岭上过去了,我们还在岭下傻等,甚至可能挨鬼子的打哩。”刘帅走后,准备参战的几位旅、团级干部又进一步侦察了神头岭地形,为后来取得著名的神头岭大捷奠定良好的基础。

  正是由于刘帅具有全面的带将之德、练将之道和用将之术,又以诲人不倦、死而后已为己任,其麾下的大批指挥员被培养成为智勇双全的复合型高级将领,使之以百花齐放之势,璀璨于解放军名将之列。

  摘自《军事史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