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新年试笔“文老弟”
图片说明
“窟窿”与“孔”
苏东坡的广告诗
货币战争
图片说明
郑州的无轨电车
蜗居
虎头蛇尾“刘跃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绿城杂俎
“窟窿”与“孔”
夏 吟
中原网  日期: 2008-02-14  来源: 郑州日报  
  我们通常把洞穴或孔隙叫做“窟窿”。“窟窿”一词由来已久,它是1700多年前三国时期的音韵学家孙炎所创造的。

  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有个再传弟子,叫孙炎,在音韵方面很有研究,他曾对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毛诗》作过笺注。孙炎秉传承师,也致力于音韵学。曾对《尔雅》的字义和读音做过阐释、考订。在实践中,他创立了反切法,进行拼音。并根据反切的准则,创立了几百个双音词,作为本字的反切记号。把“孔”称作“窟窿”,就是其中之一。

  反切,是传统拼音方法。所谓反切,就是取两个对应的字,来确定某字的读音,上一字取声母,下一字取韵母,两字相拼,这和现在的汉语拼音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上一字同时决定着所拼字的声调,两者一致。“孔”字的读音,正是由““窟笼”二字切拼而成。

  生活实践发展,“窟笼”一词,由“孔”字的反切符号变成了同义语。宋朝以后,“笼”字又演变成“窿”字,就成为现在说的“窟窿”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