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对社会风潮的反思
《庄子奥义》
25
连 载
鼠年说“鼠联”
40
郑州学正朱炎昭
读者的眼睛“雪亮”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学正朱炎昭
郭增磊
中原网  日期: 2008-02-18  来源: 郑州日报  
  朱炎昭,字鸿升,号飞仙,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生于安徽阜阳的一个普通农家。他自幼聪颖好学,颇得私塾先生的赏识。道光二十四年,朱炎昭之父朱依中不幸去世,本不富裕的朱家开始每况愈下,直至流落他乡,几乎沦为乞丐。咸丰三年(1853年),因长期的颠沛流离,朱炎昭之母王氏在贫病交加中病故。从此,朱炎昭孤身一人在安徽、河南交界的颍州、鹿邑等地靠作塾师勉强维持生计。虽生活贫困,但他在教书之余仍坚持苦读。

  同治三年(1864年),朱炎昭参加了童子试,欲获取秀才功名。同治六年,才华横溢的朱炎昭参加了当年的乡试,考中了举人,在当地一时被传为佳话。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朱炎昭被吏部任命为郑州学正,从而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任郑州学正期间,曾目睹官场黑暗的朱炎昭常有“堕落宦海苦奔波”之感慨,并逐渐厌恶了“大吏谒来折腰多”的幕僚生活。于是,在日常公务以及推脱不掉的应酬之余,他把精力多用于诗、书、画的创作上。

  朱炎昭的诗多为描述郑州风物的律诗、绝句,其中以他为凤台荷香、古塔晴云、梅峰远眺、卦台仙境、龙岗雪霁、圃田春草、海寺晨钟、汴河新柳等“郑州八景”而写的系列诗作,最为有名。如《汴河新柳》曰:“滔滔汴水自东西,冉冉春生长短堤。断岸犹余残云在,柔条已共暖烟齐。至今贾鲁鸿猷远,终古随家鸦影栖。淘尽英雄多少事,攀来恐惹恨凄迷。”借景抒情,意境高远。朱炎昭的画多以石、梅为题材,以表达自己坚韧、高洁的志向。他的书法则绵里藏针,独具风格。因造诣高深,构思精巧,朱炎昭的诗、书、画被称为“三奇”,名扬郑州、开封一带。每当一幅画作完成后,常有达官显贵甚至外国客商前去争相求购。

  宣统三年(1911年),朱炎昭升任卫辉府教授。但已经无意于官场的他不久便辞职。

  民国时期,年事已高的朱炎昭回故乡阜阳安度晚年。此间创作的诗、书、画作品较多,并著有《飞仙游记》、《蔬香阁诗草》等书。民国十年(1921年),朱炎昭因病去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