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区街新闻·金水
3  4  
PDF 版
为困难群众撑起一把保护伞
下岗工开块儿“上岗地”
庙李镇办起幼儿园
“好媳妇盘鼓队” 带来和谐好村风
凤凰台大米的传说
年底达到85%以上
寺坡斜街不堵了
《村情民意》册 搭起村民参政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下岗工开块儿“上岗地”
■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杨 曦 李红彩 文 李 焱 图
中原网  日期: 2008-02-29  来源: 郑州日报  
  “如果没有张玉华的下岗,也就没有上百个下岗工人的上岗。”昨日,当记者在玉凤路一带打听办驾校的张玉华时,熟知她的人都会说出一堆钦佩的话。

  工作下岗意志上岗

  找到驾校,记者跟着驾校内的一名学员来到她的办公室。见记者到来,张玉华热情的笑容中露出几分尴尬,她自嘲地说:“不好意思,我不是那爱讲究的人,地方太简陋。”

  和张玉华聊起下岗那段时间的经历,她收住笑脸叹了口气说,1998年5月,31岁的她从郑州绿城地毯厂下岗后,心中十分难受。为了消磨下岗后的苦闷,她开始在家中过相夫教子的生活,打算用看孩子、做饭、打牌,来“逃避”失业的现实。但她是个要强的女人,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多后,她再也受不了。

  2000年,张玉华鼓足勇气走进人才市场,但一没文凭和技能,二又年龄偏大的她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数次碰壁后,张玉华并没有灰心,想到自己还有地毯纺织工作的经验,她就到一家地毯公司应聘做推销员。凭着毫不气馁的意志,从一名推销员做到了经理。

  “从下岗到一名经理,记不清自己受了多少苦。”张玉华对记者说,做到了经理,让她真正忘掉了下岗的难受,也让她有了更多信心去创业。

  借上千人的钱办驾校

  虽然经理的位置让人留恋,但心中早有办驾校打算的张玉华,毅然辞职。当张玉华真正踏上这条路后,她开始了从前东奔西跑的苦日子。

  “没有资金,雇不起人,更没有一点经验。”张玉华对记者说,当时的情况很糟,首先很难办下来驾校的许可证,原因是手头没资金。于是,为了筹集资金,她就开始四处跑腿借钱,熟人、朋友、亲戚、过去的同事等,哪怕有一点希望,她都要张口求一求。借到钱后,就拿笔记到本上,等着日后偿还。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张玉华借了近千人的钱,凑齐了先期资金。

  有了资金,她就开始招兵买马,这时,她首先想到和她一样的下岗工人们。于是,她四处托熟人、托街道办事处找下岗工人。“其实,她招过来的不少下岗工人都是听了她的事情后,慕名而来的。”跟着张玉华办驾校的下岗工人张明对记者说。

  张玉华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要雇下岗工人干活,是因为她就是一名下岗工人,她知道下岗的苦。

  经过5年的发展,张玉华和下岗工人们一起绑起来的驾校成了知名的驾校,拥有高档教练车20多台。

  驾校成了下岗工职介所

  办起驾校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张玉华的驾校招收下岗工人100多人次,有的下岗工人留在了她这里工作,有的则通过她重新有了工作,很多人都开玩笑地对张玉华说,你的驾校快成下岗工职介所了。

  “那些老板们来驾校学车,我都主动向他们推荐在我学校里工作和学出来的司机,不少下岗工人都通过我这里重新上岗了,当保安、当司机、当物业管理员、开出租车等等。”张玉华对记者说,驾校里的一些员工和学员是下岗工人,同病相怜,让她觉得自己应该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人不能忘本,当初开驾校时,不少招过来的下岗工跟着她吃苦受累,她这样为下岗的兄弟姐妹们出点力是应该的。

  曾在张玉华驾校学习的李惠说,张玉华对员工很好,很知道爱员工。虽然现在张玉华也赚到了钱,但还是和员工们吃住办公在一起,从不讲究。下岗工人来求她帮助,她肯定会慷慨相助。

  采访结束后,张玉华又回到教练场上,和她的“下岗”职员们一起工作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