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幸福过犹不及
绿城
也谈三十而立
16
《人生至理的追寻——国学宗师读书心得》
河大校园中的老建筑(上)
冬的别称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河大校园中的老建筑(上)
张清平
中原网  日期: 2008-03-09  来源: 郑州日报  
  2006年,河南大学的老建筑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近代建筑群,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大学北靠宋代的开宝寺铁塔,东倚阅尽世间沧桑的古老城墙,脚下的土地,搏动着千年的文脉。

  公元955年,后周辟此地为国子监。王朝的最高学府里,峨冠博带、文人雅士云集。

  北宋定都开封,此地仍是国子监。亭台轩琅间,太学生们关注着王安石、苏轼、司马光的变法之争。金兵入侵时,太学生们泣血吁请朝廷惩国贼、御外辱,拼死上疏。

  清雍正年间,这里是“河南贡院”所在地。乡试的士人、举子,一年年从这里走出。光绪年间,钦定河南贡院举办中国历史上最后两届会试,院内建斋舍、考棚三万余间,仍不敷使用。

  延续着千年的文脉,河南大学近百年兴学于此。走进校园,夺人眼目的是那些端庄美丽的老建筑。

  一

  河大的老建筑始建于上世纪初叶。

  1912年9月,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开学。最初的校舍,是在清代贡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贡院里,密密排列的考棚在风雨中早已残破、颓圮。城墙畔,一年年堆积的沙丘如堵。大风起,尘沙漫漫,天地昏黄。开宝寺中,铁塔矗立,荒草萋萋。

  预校大门坐北朝南,是三间官衙式建筑。右边是传达室,左边是接待室,中间是出入通道。大门上方悬有长方形白底黑字大木牌,上书“河南省立留学欧美预备学堂”,为第一任校长林伯襄先生所书。

  白昼,学生常跑到四处漏风的考棚中读外语。入夜,学生就寝,林校长手提马灯,查看校舍。打更的工友在校园往来巡逻,寂静里不时响起“梆梆”的报更声。

  第二任校长丁德合上任后,带领师生修整校园,在校园里广植花草树木。

  丁校长系清末最后一科举人,后来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为整修校园,丁校长夙兴夜寐。校内设澡堂、诊所、图书馆、贩卖部。校园南向砌有花砖墙,墙开月亮门,内置荷池、假山、凉亭。小园香径,花木蓁蓁。

  丁德合校长逝世时,年仅35岁。预校师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灵柩归乡仪式。其入殓的棺椁龙头凤尾,由开封送归新乡安葬。其灵柩每过一县,都有当地县长率众迎送。

  二

  1918年,第三任校长李敬斋到任。他曾留学欧美,学习建筑工程及教育行程管理。回国后,曾参与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建造。

  到任校长时,李敬斋29岁。在他的主持下,对河大的校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虽然他到校只有两年多时间,但河大以后的建设,主要据此规划图进行。

  规划图中,学校的所有建筑均统一编号,此亦援引欧美极简主义风格。以校中心马路为界,路东的建筑为双号,路西的建筑为单号。

  1919年,六号楼落成。这是学校的第一幢楼房。因建在规划中的六号楼位置,故名之为六号楼。

  六号楼极富民初北洋建筑风格。房顶及整体设计循中国传统建筑,严谨、对称。而前廊的罗马镶嵌式立柱、落地式门窗,则是欧陆风情。整幢楼连同地下室共四层,看上去典丽而秀挺。

  用做学生宿舍的斋房也在这时期兴建。

  李敬斋校长曾不无骄傲地对人说起,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经过精确的计算。待最后完工,工地上只剩下一块砖头。

  六号楼原为教学楼,从1924年起,改做图书馆。

  1925年,李大钊来河大,在六号楼的演讲厅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

  1929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来到开封。他住在河大近一个月时间,与河南省有关方面商讨殷墟发掘事宜。商讨后达成协议,河南派人参与发掘,河大学生可到现场实习。

  许多人还记得,那年12月,开封一直在下雪。一连许多个夜晚,傅斯年在六号楼作关于考古发掘的报告,与师生座谈。傅斯年时年34岁,虽身患感冒,亦不露疲累之色。演讲厅里座无虚席,师生皆忘却了寒冷。

  风扑打着窗户,室外风雪弥漫,傅斯年声若洪钟。

  三

  1925年,七号楼落成。

  正值军阀混战时期,民生凋敝,教职员工的薪金常常拖欠。这一现象不唯河南所独具,当年在北京,李大钊、周作人等知名教授也曾集体前往教育部讨要薪金。

  在教育界人士的多方努力下,地方从捉襟见肘的财政中,特设了教育专项基金。

  尽管时事维艰,七号楼却建造得毫不凑合。飞檐拱顶,中西合璧。时至今日,人们仍为它宁静典雅的风范而倾心。

  当年,七号楼是教学楼。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占用了许多空间。在那些楼道幽静、实木铺地的高大房间里,留下过冯友兰、冯景兰、郭绍虞、汪敬熙、董作宾等大师的身影。

  上世纪20年代末,学校的面积已增至1000多亩,有一南一北两个校区。即校本部和农学院校区。

  校内有篮球场八个,排球场两个,足球场、田径场各一,还有橄榄球场地。

  当时,军阀部队有骑兵师。骑兵师的马球队常借用河大的球场,以作马球练习场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