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3700万新股民的2008难题
大款、富婆:专骗想“一夜暴富”的
人大代表参政动向观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3700万新股民的2008难题

中原网  日期: 2008-03-19  来源: 郑州日报  
  在2007年看似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下,竟有超过半数的投资者处于亏损,跑赢大盘指数的投资者仅7.26%。

  “股神”巴菲特最近刚以62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超越比尔·盖茨,登上《福布斯》富豪榜首位。巴菲特每年的盈利是25%,而他的神奇之处在于将这25%持续了30多年。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投资机遇应该远大于巴菲特所经历的30年。在经济高速发展,上市公司利润大幅增长的前提内,投资者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收益预期,最大限度分享经济成长,前提是必须自己投资有道——首先一定要对股票形成自己的判断。

  

  亏 损

  

  中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2006年底,沪深两市的账户总数为7854万户,2008年1月这一数字变为11462万户,这期间新增3608万户——2007年一年的开户数,已经接近过去17年开户总数的50%。如果将2007年以后入市的人称之为新股民,其占投资者总数已经超过了1/3,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比例。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这批巨大数量的新股民大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2007年农历春节前后,指数开始加速上涨,不到3个月内,上证指数从2500点蹿升至4300点,涨幅超过70%,而很多绩差股、垃圾股的涨幅更是远远超过100%甚至更多。新股民们充分享受了财富快速膨胀的快感,这是一轮典型的散户行情,当时很多基金经理都自嘲因为看不懂而踏空。不过,猛冲猛打的新股民们很快迎来当头一棒,印花税上调导致“5·30”大调整,很多个股连续遭受3~4个跌停板的打击,从未见过如此阵势的新股民们多在第3或者第4个跌停板上割肉出局。经过暴风骤雨般的4天后,指数很快上涨并收复失地,前期坚守的新股民似乎看到了希望,出局的投资者又再度投入,不过指数随后再度猛烈下跌,在两周时间内重新回到“5·30”的低点。一个月之内的两次大清洗,很多脆弱的投资者最终被振荡出局。

  “5·30”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虽然指数迅速上涨至6100点,回望“5·30”的点位不过是一个小山脚,但是很多股票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回到2007年5月30日的高点,和指数严重背离,而一些在“5·30”中毫发无损的蓝筹股则频频创出历史新高,很多散户在垃圾股身上吸取教训后,转而和机构共同拥抱大盘蓝筹。如果说“5·30”之前是散户们制造了垃圾股泡沫,“5·30”之后则是机构们制造了大盘蓝筹股泡沫——工商银行、中国石化、宝钢股份、万科等大盘蓝筹的股价都在之后的几个月内迅速翻番。最为可悲的是一些中小散户,在遭受“5·30”的重挫后投入大盘蓝筹的怀抱,结果从6100点到4200点的调整中,大盘蓝筹成为领跌龙头,让他们的账户再次迅速缩水。

  去年底,《中国证券报》和大智慧公司联合进行了一项投资者2007年的收益调查,在11205位被调查者中,只有48.6%的投资者在股市获利,其中7.26%的投资者跑赢大盘,11%获利在50%~100%,16.88%获利为20%~50%,13.51%获利在10%左右。在51.4%的亏损者中,18.61%亏损幅度在20%~50%,有16.61%的人亏损在10%左右,更有2.44%的亏损超过了50%。调查结果虽然不一定精确,但也大体反映出投资者的总体盈亏状况,应该说,这样的结果还是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在看似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下,竟有超过半数的投资者处于亏损,而且,跑赢大盘指数的投资者也仅7.26%。

  

  被套与解套

  

  投资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有时候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在市场大幅下挫的时候。投资者在被套之后,通常会有这样的两种反应一是死守,坚信总有解套之日;二是割肉,迅速了断。两种反应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重点在于对自己所持股票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不同的个股应有不同的应对之策,如果当初买入之时就是稀里糊涂,如何卖出自然更是随意而为了。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意思是指那些已经发生的而且无法回收的成本。经济学对沉没成本的理解是,既然是已经无法回收的成本,那么它就不应该影响你对未来的抉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心理作用,往往让沉没成本影响自己的决定。有人做过这样的小试验,让一群人去购买某个剧院的年票,但是他们的购买价格并不一样,有些人的价格是1000元,有些人是800元,有些人是500元,还有人是免费赠送。在一年内,统计这些人去剧院看演出的次数,最后一定是花钱多的人去的次数最多,免费的人去得最少,因为这些花了大价钱的人会认为,如果不多去几次,自己的1000元就花得太不值得了。其实,你投入的1000元已经是沉没成本,无论你去0次还是去100次,1000元都已经无法收回,而事实上你去剧院的次数应该取决于演出带给你的愉悦程度,如果演出水平只是一般甚至乏味,你还仅仅因为自己已经付出了1000元而常去不懈,就只不过是在追加更多的错误成本。

  如果将沉没成本的概念套用到股市上,你用20元/股的价格买了某只股票,是继续持有还是卖出,和你的买入成本20元并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你对这只股票未来走势的预期。如果你预期这只股票可以上涨到60元,那么即使这只股票的价格现在已经到了40元,你也还应该继续持有——当然,前提是你没有发现有更大上涨空间的股票。如果你预期它的股价会跌到10元,即使你现在已经被套在15元,也应该割肉出局。有时候,割肉也是一种解套的方式,尤其是割掉烂肉,如果能迅速了断并且及时转换到更优质的股票,往往能迅速收复失地如果一味在一艘沉船上死守,即使大盘反弹,个股也不一定跟随反弹。

  新股民常犯的错误是,在买入一只股票时对其相当看好,结果因为长时间不涨甚至下跌,就变得无法忍受而决定卖出。最常见的情况是,卖出之后股价很快就飙升了。如果只是因为忍受不了长期的盘整和下跌而决定卖出,那么在卖出股票之前,试着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手上不是持有股票而是持有现金,这只股票跌到这个价位后,我会不会买进?如果答案是买进,那么你自然不应该卖出了,而且,如果有现金的话,你还应该继续买进。人们常常因为心理误区而影响自己的决定,在这方面,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曾经做过一些有趣的研究,并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常见的两种情绪,新股民通常是行情走牛时贪婪,行情走熊时恐惧,而高手则恰好相反,行情越是沸腾越恐惧,行情越是悲观越贪婪。股市行情走牛市时,投资者通常会过于自信,并将取得的不错业绩全都归功于自己的投资能力,并认为自己能够永远不败而当行情不好时,通常又会过于悲观,一方面诅咒市场,一方面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新股民们在6000点上方大多无所畏惧,反而会在3600点附近缩手缩脚。与4个月前的历史高点相比,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恶化,而估值水平已经大幅回落,其实正是价值投资者建仓的良机。

  A股历史上不乏大跌,如果不考虑市场早期不成熟阶段的表现,从2000年之后,A股市场能定义为熊市的有两个阶段第一次是2001年6月至2003年11月,上证指数从2245点下跌至1307点,跌幅42%,持续时间2年零5个月第二次是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上证指数从1783点下跌至1000点,跌幅44%,持续时间1年零3个月。本轮下跌始于2007年10月的6100点,至今持续时间近5个月,跌幅40%。上两轮熊市各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比如股权分置、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等等,而本轮下跌更多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国内宏观调控,以及股指大幅上涨之后的合理回调等等。

  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上市公司的业绩随之增长,就会不断降低估值水平,并最终推动指数不断创出新高。所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并非只是一句空话,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尽管股市短期会面临各种内外不确定的因素,长期来看,其实只需要确定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经济是否会持续增长。

  

  期 望

  

  A股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上蹿下跳看似混沌,其实有很清晰的运行脉络,概括起来就是两轮制造泡沫和消灭泡沫的过程。第一阶段是新股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垃圾股上猛冲猛打,制造出垃圾股泡沫,“5·30”很快就将这些泡沫吹得烟消云散第二阶段是机构们不甘落于散户之后,制造出大盘蓝筹股泡沫,6100点到3700点的调整,基本上给大盘蓝筹们减肥成功。

  给垃圾股挤去泡沫,只需几个跌停板即可完成,而大盘蓝筹体量较大,给他们减肥显然需要更多时日。如果从10月16日最高点算起,调整时间持续了近5个月,显然已经较为充分。在经过两轮的泡沫挤压后,投资者的心态将会趋于谨慎。经过两年的疯牛行情之后,对于投资者而言,2008年是降低收益预期的一年。

  业绩、资金和信心构成了市场的三大要素。首先,上市公司在经过2007年超过40%的高速增长之后,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在2008年还将继续增长。虽然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局势异常复杂,外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贸易顺差带来的影响,内有通货膨胀为经济发展带来压力,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2008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仍然是8%,和过去两年8%的预期目标相比并未降低,而且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今年8%的增长依然是一个偏低的预期,实际数字还将和过去一样,大大超出这一预期。具体到投资者的选择上,完全可以规避这些内外因素的负面影响,选择那些成长性具备较高确定性的上市公司。

  现在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主要来自这些方面:一是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会造成流动性枯竭;二是A股市场今年面临大量的大小非解禁,增加了市场的供给;三是上市公司开始频频涌现出天量融资的圈钱行为,是否将会演化成市场的主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对宏观调控做了如下概括:“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2008年,A股上市公司将有810亿股限售流通股解禁,具体到全年各月份,2月、3月和7月、8月解禁数量较大,4月、5月、6月解禁数量较小。从刚刚过去的2月看,限售股的解禁并没有给个股带来太明显的冲击,相反,有些个股反而在解禁期之后走强。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解禁只是表示可以卖出,但不等于一定卖出,如果“大小非”们认为公司股价目前低估的话,自然不会急于卖出,而且,如果基本面良好的公司因为解禁股卖出而出现大跌,反而是投资者建仓的机会。

  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资金流出压力主要是再融资和大小非减持,而与此同时,IPO的数量会随之下降,印花税也有可能下调。总体看,资金流出比2007年会有所加大。在资金供给上,管理层已经在适时为市场输血,证监会在新基金发行暂停半年时间之后,从春节前开始,已经开始以每周2~4家的速度为新基金开闸。

  对目前的市场而言,缺乏的是信心。近5个月的连续下跌,已经使得很多投资者,尤其是新股民们的信心丧失殆尽,而市场的反转往往就在大部分人都已经绝望之时。投资者的信心总是来自外部刺激,或许是某天印花税的下调,或许是某天融资融券的推出,或许是某天管理层对天量融资的叫停,或许是某天美国次贷危机的企稳,市场等待的只是一个契机。     据《三联生活周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