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3700万新股民的2008难题
大款、富婆:专骗想“一夜暴富”的
人大代表参政动向观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款、富婆:专骗想“一夜暴富”的

中原网  日期: 2008-03-19  来源: 郑州日报  
  “婚托”骗人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征婚广告绝大多数是虚假的。不少人经受不住征婚广告上“大款”“富姐”等字眼的诱惑,结果落入不法婚介布下的陷阱。

  2007年3月,36岁的天津市民王鹏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征婚广告:“女,31岁,肤白漂亮,妩媚动人,家资雄厚,车房俱佳。商场上搏击多年,已感疲惫,渴望一副坚实的臂膀可以依靠。工作、地区、子女不限。”

  在婚介所保证成功的承诺下,王鹏交了600元成为会员。随即,对方安排见面。约会过几次之后,王鹏提出想看看女方的产业、车、房时,女方却说,现在生意不好做,商场刚刚转手,汽车也被朋友借走了。再之后,女方突然提出分手,并不再见面。

  王鹏找到婚介,婚介又给介绍了一个,也没成。当王鹏再次找婚介时,婚介的态度就变了,说现在没合适的,让他等等。几个月后,王鹏再来时,婚介说他的会员有效期快到了,要想再见面,还得交钱成为会员。这时,王鹏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在天津妇联所属的真情婚介所工作的陈老师,之前曾在刊登过类似广告的一家婚介工作过。她告诉记者,这些“大款”“富婆”都是婚介虚构出来的,和应征者见面的也都是“婚托儿”,今天扮28岁的富家女,明天扮32岁遭遗弃的富婆,就是为了骗那些想一夜暴富之人的会费。

  她还说,在这种婚介所工作,没有基本工资,就靠业务提成。因此,工作人员都是想方设法“宰”应征者。在她工作的那家婚介,老板明目张胆地说:“在我这里工作,绝对不能把双方撮合成功,要不然挣谁的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因婚介发布虚假广告引起投诉的比例也日渐增多。

  天津消协投诉部主任刘春英表示,最初,婚介投诉一年也就一两宗,近年来投诉数量开始上升,粗略估算,仅去年就达20多宗,比往年大幅攀升。投诉主要集中在婚介乱收费、服务承诺缩水、广告内容不真实、有“婚托”现象存在等。虚假征婚广告已引起天津消协的关注,现在正在着手整理案例,不久后将专门就此事向社会发布通报提醒。

  

  男士多“大款”

  女士多“富婆”

  

  “女,45岁,纺织大亨,豪宅名车,柔情貌美,肤白靓丽,现在天津开发区投资建厂,行业利润可观,现诚寻一位有爱心、人品好、能帮我打理公司的男士,有缘尽快完婚,财产共享,年龄、地区、子女、工作不限。”

  “男,46岁,苦命大款,因身患绝症被前妻抛弃,空有巨额资产,怎奈孤苦无依,很是凄凉,真心寻觅健康、重感情女士,陪我度过人生最后时光,死后财产全部公证你名下。”

  “富姐,前夫经诊断无生育能力,庞大的家业将来无人继承,苦寻帮我圆做母亲梦的男人。”

  翻开天津、南京一些报纸的分类广告版,类似上述的征婚广告到处可见。仔细阅读这些征婚广告,记者发现,所言男士多为英俊潇洒的总裁、经理、高管,有房有车,而女士多为丧偶、无子或遭遗弃的“富婆”。

  

  虚假征婚广告

  迎合了某些投机心理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认为,此类虚假征婚广告的泛滥成灾,折射出诸多社会问题,让人深思。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杜文东表示,这些骗人的征婚广告其实都是利用人们的侥幸心理。从一些案件中可以看出,尽管有些广告编造粗糙,漏洞很多,可信度并不高,但还是有很多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往,最终难免上当受骗。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从有些广告的内容上看,它们不是在征婚,而是若隐若现地征“情人”。一些媒体不负责任地刊发这样低级庸俗的广告,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不法婚介的帮凶。

  王来华分析认为,面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一些人想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迅速致富”。这些虚假征婚广告,迎合了这些人日趋严重的投机心理,这不仅仅是对社会良知的侵蚀,也给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埋下隐患。

  虚假征婚广告大行其道,同时暴露出有关部门在婚介市场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天津市民政局婚姻处处长李国华告诉记者,民政部门是婚介市场的监管部门之一,但在2005年左右,就退出来了,主要是婚介市场太乱,不好管,现在只剩工商部门一家在管。李国华指出,我国尚未出台规范婚介行业的全国性法规,民政、工商、物价等相关部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无法可依导致了执法空白,给有关部门打击婚介行业的不法经营活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