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兰州假烟“绿色销毁”的启示
农民摄影师镜头里的巨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假烟年年焚烧引来质疑
兰州假烟“绿色销毁”的启示

中原网  日期: 2008-03-26  来源: 郑州日报  
  核心提示

  

  14日,兰州销毁了12万条假烟。虽然,这依旧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前的一种宣传,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兰州假烟销毁不再是简单地一烧了之,而是采取一种“绿色销毁”方式。从焚烧到“绿色销毁”,看似仅仅是一个观念的转变,带来的却是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假烟年年焚烧引来质疑和批评

  

  每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前,兰州卷烟部门总要公开销毁一大批查缴的假烟,以体现烟草专卖部门对假烟的打击力度和决心,震慑不法分子,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以往,假烟销毁多采取焚烧方式,这也是目前国内许多地方和部门处理假货的重要方式之一。兰州烟草专卖局专卖科负责人贺思红介绍,为了防止哄抢,一般都是在武警部门的押送下,动用一二十辆货车,将假烟运输到一些较为偏远的、没人居住的垃圾处理场所,浇上汽油或柴油后点燃焚烧。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最近两年里,这种销毁方式遭到一些环保人士和媒体的质疑甚至批评。有人认为这样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尤其兰州本身就是一个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

  当地一些媒体报道说,假烟焚烧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场面虽“壮观”,但现场空气中弥漫的浓烈的烟草味,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这些烟尘随风飘散到市区,更是等同于强迫市民人人抽烟。

  

  媒体做“媒”假烟制木炭

  

  在舆论的影响下,兰州烟草专卖局也意识到,采取焚烧的方式销毁假烟与当前国家所提倡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不相符。因此,从今年起,兰州烟草专卖局主动提出要“绿色销毁”假烟。

  但如何“绿色销毁”,烟能做些什么,谁来处理这么多假烟,又怎样保证这些假烟不再流通到市面上?这对于已经习惯焚烧处理方式的烟草部门来说,是一大难题。因此,兰州烟草专卖局在“3·15”来临的十多天前,找到当地一家媒体,刊登了一则消息,向市民征寻“绿色销毁”假烟的良策,同时寻找合作伙伴。

  报道刊登后,很快就有几家企业找上门来。此时,烟草专卖局的许多工作人员才了解到,烟草其实还有很多种用途,如制造木炭、石棉瓦、纸张等,因而许多企业也十分乐意处理这些假烟。经过慎重选择,兰州市烟草专卖局最终决定与兰州市西固区桃园村的一家村办木炭厂合作。

  14日,记者在销毁现场看到,在公证员的公证和公安人员的协助下,这些假烟被一条条粉碎后,烟丝被过滤出来。木炭厂负责人管齐林介绍,烟丝将被压制成中空的棒状,然后炭化,制成木炭。粉碎、过滤出来的包装纸等也将尝试用来制作木炭,即使不成功也没关系,还可以出售给废品收购站,用于造纸。

  据了解,今年将被“绿色销毁”的假冒卷烟是兰州市烟草专卖局近两年来查缴的,有翻盖兰州、翻盖芙蓉王、全包中华、精品云烟、全包兰州、翻盖中华、翻盖红河等共394个品种12.12万条,标值约1500万元。另外还有900多公斤的原辅材料。粉碎这些假烟需要数天时间,这期间销毁现场将有公证员和执法人员值守,以防假烟再次流通到市面上。

  

  创新销毁方式

  绿色环保又经济

  

  反思这次假烟销毁过程,全程参与此次工作的贺思红认为,最关键的是观念的转变。打破过去惯有的思维后,“绿色销毁”假烟做起来其实并不难,而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十分可观。

  贺思红介绍,往年的假烟焚烧销毁方式,光助燃的油就得用1吨多,还得有其他各种辅助材料,耗费的人力也不少;而现在这种销毁方式则要节省得多,粗略估算烟草部门能节省2至3万元,而且几乎不产生污染。

  不仅销毁成本节省了,还实现了废物再利用,木炭厂也能获得一定利益。管齐林介绍,依据过去制造木炭的经验,仅这12万条假烟的烟丝,就能制造木炭10吨左右,如果包装纸也能做成木炭,制造的木炭会更多。而目前兰州市场上的木炭价格在2500元/吨左右。

  记者了解到,这12万条假烟仅是兰州近两年查获的假烟数量,如果从甘肃全省角度而言,每年查获的假烟数量达15万条以上,这些假烟如能全部“绿色销毁”再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会更高。

  此外,这种环保销毁方式既达到了假烟公开销毁的目的,又为社会所认可,还为企业赢得了赞誉,可谓是一举多得。

  多年来我国相关部门销毁其他假货,也多采取简单的焚烧方式,或碾碎、破坏后当做垃圾丢弃,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还带来了污染,有的还得贴上“销毁成本”。对此,兰州烟草专卖局有关负责人反思说,选择这些方式销毁假货,一方面是因为过去条件不具备,没能找到更好的销毁方式;另一方面也与相关部门或领导节约、环保意识较为落后有关,认为只有焚烧假货,才能“出画面”,才能体现打击力度,宣传教育群众。

  对此,一些环保人士指出,从兰州假烟销毁方式的转变来看,很多政府部门都有一些惯性思维,但解决一件事确有多种办法。只要转变观念,多听取群众意见,就能创新解决方式,获得既环保又经济的最佳效果。希望能有更多的假货得到“绿色销毁”,变“假”为宝。                

  据新华社

  假烟被集中销毁

  假冒伪劣香烟集中倾倒

  准备用于燃烧发电

  假烟销毁现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