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秋的诗歌作品,感到其心灵的内视与外在的叙述能合为一体,有的篇什甚至达到化若无痕的程度,不少意象亦营造得别致出新。细读诗作,你即刻就能被其性情的率真、炽烈的诗思所点燃。生存的险恶、人生的磨难、际遇的困厄、心灵的迷失、精神支点的断折,使人如历其境,感同身受。令人欣喜的是,面对现实生活的多重压力与迷惘,却显露出寻觅的执著;写脆弱,却透出信念的刚毅;写灰暗,却隐现出圣洁与崇高的曦光;写困厄,却展示给人一个奋力向上、不断超越自我的身影。
以语言解析生命,为时下勾勒向度,用心灵感召心灵,当是诗歌的重要功能之一。春秋诗作是生命的镜像,是对“此在”的言说,是对时下现实生活和人性中灰暗层面的直抵与放大:“踏入世俗/你举步维艰/你不曾探究/人世间的繁杂/你不曾解析/人心中的诡秘/你不曾预见/暗夜里的沼泽/你不曾怀疑/鲜花中的罂粟”,“这个世界/你想前行/偏有手在前路布下荆棘/你要歌唱/偏有玻璃片割断你的声带/最可悲 是美丽小手捧上的毒苹果/最可怕 是你冲锋陷阵的瞬间/背后寒光烁烁的刀锋/……面对这一切 忍受这一切 承担这一切/你必须三缄其口”(《为你断然敞开天堂的裙裳》)。面对恁多的凶险与无可奈何,甚至有些自虐自嘲我“为什么不是一只羊?”一刀下去,疼一下也就一了百了无所谓了:“我很惭愧/作为一只羊/我确实是瘦了一点/羊毛裹着羊皮/羊皮包着骨头/我提供不了多少血和肉//其实我也很知足/因这瘦了一点/才苟活到如今//这回/我说什么也不能苟且偷安/因为我预感到刀已经快架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为什么不是一只羊》)。在无形的“网”与“陷阱”之中,仍走向前路的春秋曾一度颓靡,淌下过泪水,迟疑过人生的脚步,在梦里欷歔,在暗夜颤抖,“在猛醒之后 滋生绝望”;甚至设想过“如果斧子当头出现/一棵树也是原来的样子/只是在倒地的瞬间/它发出绝世的遗憾/爱人啊/你还没来得及读我/最后的铿锵”(《你还没来得及读我最后的铿锵》)。精神的支撑颓然断折,诸神飘然消失了,但春秋没有趴下,信念没有趴下,眼睛没有闭合,自我救赎的搜寻脚步没有中止。作者寻找到了什么?“海面的正前方 仍有火光在前”,在这一片汹汹腾腾的烈焰之中,在天地大雅乐章的簇拥里,寻找到了“属于神圣 属于光明 属于胜利的凯旋门”的,并为之“断然敞开天堂的裙裳”的新神和偶像——“我爱”。应该说,春秋运用诗歌语言形式,倾尽心血营造出的这个征象是成功的。它是一个功力无限具有作者艺术个性的复合体。既是虚幻的,又是血肉丰满的;既是世俗的,又是神性的;既有古壮士的侠远,又具时代英雄的近切;既是作者自己,是其与家人与社会万象的聚合,又是作者可以抽身而出能与之“紧紧相拥”的奇幻象征。其实,春秋以其心血泪水倾心营造出的这个新神、偶像与大征象,就是英勇、大爱、公平、正义与真善美的凝合,是作者浪漫英雄主义情结及其性格中钢性钙性内质的外化,是对人类精神里恒久闪光的部分和现实生存中那些柔软、美好的因素的唤归与祈祷,而在血泪交合、撼人心魄的疾呼中,这个征象也成为作者实现自我救赎的一个重要精神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