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郑州地处交通枢纽,各地商人云集,经商建会馆的较为普遍,先后有鄂、山、陕、晋、冀、鲁、苏、浙、闽等省的商人在郑建有会馆(部分称公所、老会)。这些会馆是以行业为基础的社会团体。是同乡同行商人议事,制定统一行动,互助合作,共图发展,联谊集会,接济同乡的场所。
当年郑州的会馆中,湖北会馆协调楚商多方位开展商贸活动,生意做得活跃,在老郑州人中留下许多难忘的印象。据久居东三马路、南乾元街、南菜市街的几位老人说:郑州辟为商埠城市后,来此地做生意的湖北人开始多起来,当初是以买卖南北货干果为主。随着更多的楚商来郑开店经商,各种中间机构,如牙行、经纪等,也与日俱增。封建时代的牙行,是骑在商人头上的一霸,控制市场,垄断行情,向商人收取高额佣金。为制定统一行动与牙行进行斗争,保护同业的利益。1914年,湖北同乡同行商人就开始酝酿,捐资筹建湖北会馆。1915年,湖北会馆在南川街(后改叫乔家门)路东一条东西长的街上落成。后来同乡同行,旅居郑州的湖北人,为了不忘在会馆得到的好处,便把这条街叫成三益街。
湖北会馆建成后,同乡同行的商人们觉得有了依靠,来郑州做生意的楚商越来越多。除南北货干果行业越搞越大外,还有衣着鞋帽、帐子床单、竹木日用杂货、皮革箱包、雨伞雨衣胶鞋、钟表眼镜、文具纸张、理发用具、猪鬃收购加工、营造(建筑)业,服务行业中的旅馆、澡堂、饭馆、风味小吃等在郑州开店。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南川街及其周边的商业几尽为湖北商人所经营。据传:有一湖北汉口人乔少泉在南川街开的鞋帽庄,因货真价实,礼貌待客名闻郑州,乔家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南川街改叫乔家门,成就了这条街名。一时有“老城东南楚商多”之说。
湖北会馆为了让同乡同行讲究商业道德,会馆院中的照壁上雕有福禄寿3星图。旧时用的杆秤是13个星,在13星的后面又加上3星,成为16星,一旦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将会折福、折禄、折寿,以此警示经商者要守信用、货真价实。楚商正是由于恪守了这些经商法则,才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后来,商务会取代了会馆。湖北会馆址辟为铁路工人夜校。解放后,“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这个唯一保留下来的湖北会馆旧址成为楚商回望历史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