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书 之 梦
热爱田野
春天的心情
连 载
50岁的郑州话
说说两个“一家人”
1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博客丛林
书 之 梦
程乃珊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2  来源: 郑州日报  
  2月18日,一个香港中年人在小如斗室的货仓里被发现压死在堆积起来的二十来箱书下,尸体已高度腐烂。经查该死者为被香港文化人称为“知识启蒙地”的青文书屋老板罗志华。说他是老板,其实也是编辑、出版、发行、门市和搬运工集一人。他主编的《青年文化视野丛书》是香港文化研究最前卫的代表。香港近十年来最主要的纯文学作品,多半出自青文书局。这种人文书令财经拙紧的青文书店最终以倒闭收场。罗志华不舍得将书卖到废品回收站,堆积在租来的小仓库内,最终导致自己被书压死。最令人揪心的是,为了压缩开支,他连手机都停掉了,否则的话,还能及时获救,也不至于去世十四天尸体发出异味才被人发现。这大约是香港阁楼书店有记载以来最悲惨的事件!讽刺的是,青文倒闭一年后,其出版的《飞天棺材》还获香港出版双年奖。

  在香港时,我的工作常常需要寻找各种数据、资料。于是,常常去书店做书钉。所谓书钉,就是只看不买的。或许因书结儒之风已成习俗,时时讲究赢利的今天,三百六十行中,也唯有书店,才可以让你尽看不买。香港寸土尺金,铺租昂贵,书店大都选在二楼甚至更高,称为阁楼书店,其实也是一道独特的香港风情,通常都是一道窄窄陡陡的楼梯,白天也是一片昏暗,台阶崩得东缺西破的,但也有种亲切居家之感。

  我应该是见过罗志华的。那日乘当当电车路过湾仔庄士敦道,在拥挤嘈杂的街头,透过悬在半空一片横直交叉的时装店电器店美容院等的招牌,青文书店的绿底白字招牌,显得极清雅。

  沿着陡直窄狭的楼梯上去,沿壁贴满了自制的书讯海报,推门进去,一股浓厚的似旧报纸之味扑面而来——爱书者称为书香,一个黑胖的如干粗活的汉子从堆满书的账台冷漠地抬头看我一眼。现在想来这就是店员兼老板罗志华了。大约也看准我不像是专程来淘书的,他又埋头忙他的。确实也只有识途老马才会隔三岔五摸去那里淘书。“淘”与“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买只是单一的银货两讫;淘之乐在,有种猝不及防的惊喜。惭愧的是包括笔者的都市人,淘减价货淘收藏品的热情有加无减,淘书(孤本古本书除外)的雅趣似已不多!就是做书钉,青文书店这种空间拮据光线阴暗的环境,也足以令我却步。

  为适合市场与消费者需要,阁楼书店曾也开始时尚地转身。率先在九龙旺角亮相的是“洪叶书店”。为了营造书香花香阳光香的阅读氛围,女老板还忍痛牺牲了沿街一堵墙的书架,造起一大面通透的玻璃幕——在空间昂贵的香港,此举犹如壮士断臂般悲怆!她在铜锣湾的分店虽然还是阁楼书店,但在店堂开出一个咖啡角免费招待只看不买的书钉。造型雅致的座椅配着贵州蜡染的座垫,十分悦目。

  我终于放弃了青文书店,常去“洪叶”,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书写稿。下午四五点钟,客人会多一点,大家只是静静地看书,买的少,偶一抬头望望他们,会有种守望相助的亲切感。

  做书钉做得不好意思:“都像我这样,你生意也没有了。”女老板却不在乎:“书看的人越多越够本。有时间坐在书店看书,也是一种福分。”

  但她到底供不起这样一个时尚的转身,在2005年,“洪叶”关掉了最后一家阁楼分店。

  其实浏览小书店的乐趣,是逛大型书城无法替代的,这犹如逛大商场和个性小商铺的区别。2006年出访意大利,最难忘的是那些小书店。在佛罗伦萨、比萨、都灵、罗马,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小书店遗世地散落在城市的小巷深处。门一推,叮当一声,从高高的账台后或螺旋形的楼梯上,伸出一位先生或太太微笑的脸庞……恰如诺丁山小书店那位很小资的老板,正是同人不同命,一样是书店老板,他们可以做得那么潇洒悠然,而香港的阁楼书店,至今还在苦苦挣扎。

  近年上海也开始出现这样的很欧洲很小资的小书店。日前走过巨鹿路826号,一幢沿街花园里弄住宅前——即现升格称为别墅的房子,半人高的铸铁围墙内,院子里一棵棕榈树一棵玉兰树,郁郁葱葱,阳光下一张粗犷的长桌和几张阔板长凳,很西方。大门上挂着“渡口书店”的招牌。近年花园洋房开饭店咖啡店的颇多,开书店的极少。踏着老派的红缸砖铺成的台阶拾级而入,小小的书店约三十来平方米,以乳白色为主调,一角一张桌围着八只凳子,桌上置着一瓶百合花!一位与书店氛围很相称的气质典雅的女孩子坐在柜台后看书。

  这就是我梦中的书店。

  我买了本杨绛的书,她的书就该在这样的书店里出售。

  祝福这家小书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