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太原人大“招标”推动部门立法
“周杰伦追赶陶渊明”,流行“驱逐”经典?
“弱美元周期”今又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周杰伦追赶陶渊明”,流行“驱逐”经典?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9  来源: 郑州日报  
  周杰伦
  最近,一则在上海中学生写作现状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引发了持续热议。据称,在一次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进行统计,陶渊明的诗句出现了28次,而流行歌手周杰伦的歌词被引用了24次,大有赶超之势。

  周杰伦歌曲《爷爷泡的茶》中的歌词,被引用于一篇怀念爷爷作文的开篇;《外婆》被用来表达对奶奶的切切深情;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借用的是周杰伦的《我很忙》。《菊花台》、《青花瓷》中一些颇有古文韵味的歌词,也被频频摘引,用来“装饰”行文。

  “周杰伦追赶陶渊明”,是喜是忧?流行之于经典,是“对撞”还是“对接”?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如何唤起人们的关注,又该如何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如何将其发扬光大?

  

  流行歌也有古韵?

  

  打量周杰伦的歌词,其中确实潜藏着几分传统文化的“基因”:《菊花台》中的“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与宋祁的“且向花间留晚照”相合。而《青花瓷》中的“帘外芭蕉惹骤雨”,也与杜牧的“听夜雨冷滴芭蕉”意境相像。

  周杰伦歌曲的词作者方文山,把这种源自传统文化的风格称为“中国风”。根据相关百科索引的解释,“中国风”可以概括为“三古三新”,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吕新雨表示,周杰伦歌曲里的用词,比如“帘外芭蕉惹骤雨”中的“惹”字,确实很有韵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类似的用法很常见。她认为,现代流行歌曲中让学生们钟情的一些词句,其实蕴藏着古辞赋、古文化的韵律。比如琼瑶的文章里也有很多古典的元素。

  网友“beyondsky”认为,“中国风”是传统与流行的成功结合。他说:“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不‘兼容’,就会难以为继,关键在于现代人有没有能力对传统文化加以创新。周杰伦靠着从西方舶来的曲风,加上方文山操刀‘中国风’的歌词,成功糅合出了‘亚洲第一人气’。”

  前不久,沈阳市光荣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词。结果周杰伦的歌词占了绝大多数,其中以《青花瓷》《菊花台》最为热门。多数学生将其入选原因归结为“有美感”“很有文化底蕴”。

  在采访中,多数高中教师表示对学生引用流行歌词持积极看法。上海复旦附中高三语文教师王白云认为,在流行音乐中注入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趣味和文化价值判断。

  

  流行“驱逐”了经典?

  

  然而,在肯定这种中国风的声音之外,质疑和反对声也相伴而行。

  有人对周杰伦的歌词提出异议,认为其虽追求美感,却有“华而不实”之嫌。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徐臻认为,周杰伦的很多歌词是很美,但能引起的共鸣却很少。一名网友直言不讳地评论说:“写作不存在什么‘优美词语’,所有的词语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关键在于是否能把恰当的词语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周杰伦歌词中辞藻的堆砌,并不一定就是‘美’,最多只能称作‘浮艳’。”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胡中行认为:“周杰伦只是给浮躁的流行文化注入了一些清新的元素,他没有超越传统文化,不应高估其文学水平。”

  上海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陈剑寒表示,自己更喜欢引用“原装的”古典诗词,“这代表了文学的精髓和顶峰,后人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再加工”。

  对此,一些学生遗憾地坦言,文学原典正渐行渐远,离我们而去。复旦大学大二学生季凌霄说,流行歌词在文学境界上远远不及那些原典的高度。但是,身为周杰伦“粉丝”的“80后”或者“90后”年轻人,往往觉得周杰伦的歌词易于亲近、可以触摸,与他相比,陶渊明虽然具有公认的文学地位,但年代相隔太远,缺乏亲近感。“当下的我们,离原典越来越远。还要通过歌词去阐释才能接近古典,这多少有一点遗憾。”

  去年12月,武汉市常青一中的月考中出现了这样一道考题:默写一句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中的歌词。对此,专家表示,“流行驱逐经典”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的阅读偏向。对这种趋势,教育界如果简单顺应而不作引导,就容易导致“作文比赛成了追星会”现象出现。

  “不少中学的语文教育用死记硬背把美给割裂了,文字的美成了技术性的肢解。”吕新雨说,“孩子们只能在流行文化中感受美,鉴赏美,古典文学和文化只能通过流行文化在年轻人中传播,这也是教育的悲哀。”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体温”

  

  那么,对于“周杰伦的歌词”。对于这种“中国风”,到底应当怎样看待?吕新雨认为:“周杰伦摘下了经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如果年轻人在看到叶子后能拥抱大树,那么周杰伦就有积极意义。”

  《青花瓷》中有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网友“Up to Me”说,自己起初并不明白“天青色”的含义,后来查阅书籍才了解“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中的上品。由于需要足够的湿度,又受到古时科学条件的限制,天青色只有在阴雨天时才能烧制。“没有烟雨也就没有天青色,这样也能更好地理解‘而我在等你’所传达的情感。像这样的文学知识,周杰伦的歌里出现过不少。”

  吕新雨认为,一些流行事物可能是连接传统的桥梁,不排除有的中学生可能由周杰伦的歌词而对经典文学和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因此,流行之于经典不一定是“对撞”,也可能是“对接”。

  吕新雨说,与传统对接的“流行”,往往达不到“经典”的高度,但这恰恰是其价值所在。她举例说,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谈“论语心得”,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传播经典,以吸引更多的民众“入门”,并对文化原典产生关注的兴趣。

  巧合的是,于丹就曾经提到过周杰伦:“我喜欢周杰伦。在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影响孩子方面,周杰伦和方文山,在某种意义上,跟我做的事情是殊途同归的。”

  对于于丹,清华北大等十名博士生曾联名呼吁对其进行“抵制”,但多数民众并不“买账”。在上海经商的企业家高沪萌说,看过百家讲坛上于丹的讲授后,自己对这些文学经典产生了兴趣,后来又细细研读了原典和不少评注,发现于丹的个别理解确有偏颇,“但就因为这个,我更要感谢于丹”。

  对此,吕新雨说:“经典是固定的,但每个时代都有对经典的不同理解。于丹的一些主观见解,正因为有其时代特点,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而也就有了‘体温’。”

  “‘体温’,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流行与传统‘对接’的意义,正在于此。”上海社会学会会长邓伟志说。

  邓伟志认为,致敬传统,不一定要膜拜,也不一定要“苦行”。如何让更多人关注、探寻、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更好的方式是用所处时代的视角,赋予经典以温度,从而才能激扬其文化力量,而不是把经典当作冷冰冰的木乃伊,去考据和解剖。

  “每个人都是当下的文化创造者,当下的历史创造者。古时的唐诗宋词,就是当年的‘流行歌曲’。对于周杰伦的歌词,我们应当正视。”邓伟志说。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