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一个杞县农民的救人轨迹
透析垃圾短信“罪恶”之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他总是出现在千钧一发之际 38年7次救下8条人命
一个杞县农民的救人轨迹
本报记者 赵国锋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8-04-15  来源: 郑州日报  
宋加民(中)和他所救的人

  核心提示

  

  今年54岁的杞县竹林乡郑寨村农民宋加民从小救人结下缘,38年来,他总是出现在千钧一发、生命垂危的紧要关头,7次巧合,8条人命在他的救助下转危为安,被村民称为“大好人”、“救命恩人”,而他自己也曾大难不死,成为当地传奇人物。

  

  为他人自己借信用社两万元

  

  杞县竹林乡郑寨村位于杞县最南端,与太康县接壤,这里地势低洼,村子周围和中间有很多大水坑。一场春雨过去,村子里的道路泥泞,一脚进去就拔不出来。由于庄稼经常遭遇水淹,全村1300口人种庄稼只够口粮,经济主要依赖外出打工,全村很多人家至今依然居住在土坯房子里。

  正在房后水坑喂鱼的宋加民听到有人找,54岁的他慢腾腾回来。走进宋加民家,脏乱差的院子里只有3间平房,这是他最大的家产,屋内最值钱的东西是一台黑白电视机。他说:“我们这里没有啥经济收入,儿子、儿媳和女儿都到东莞打工去了,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和孙子、孙女。”

  1972年初中毕业的宋加民当了一年生产队长,接着当上了大队的电工。在许多地方当电工是一个肥差事,可在郑寨村却是一个谁都不愿意干的差事。因为家家户户都穷得叮当响,收电费特别困难,尤其是那些孤寡老人根本没钱交纳电费。

  虽然最近几年电工每个月有200元工资,但对没有经济来源的宋加民来说,那是杯水车薪。“老人们无儿无女也不能不让用电呀!他只好给他们垫上。从1974年当电工到去年他不干,他贷款26400元给孤寡老人交电费,现在这账还欠着信用社。”一位村民说。

  因为眼花和腿患风湿病,和电打交道难免出事故,去年宋加民辞去了电工。

  尽管欠款每年要给信用社付2000多元的利息,但宋加民并不发愁,他乐观地说:“我种的8亩地每年能收入4000元,够交利息了。我种了几百棵杨树,在房后的水坑还养了一些鱼,到时候把鱼和杨树一卖,一次性就能把欠款还上。”

  在郑寨村了解宋加民的为人,大家都是一个答案:“他是一个大好人!”

  

  好水性三次从水中救出三人

  

  由于郑寨村周围有很多蓄水的大水坑,宋加民从小就在水坑里洗澡,练出了一身好水性,他可以双手举着衣服踩水200米。

  1966年夏天,上三年级的宋加民中午放学时,和一群同学到邻村一个2米多深的水坑洗澡。不会水的同学宋刚滑到了水深处,同去的小孩子都吓得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纷纷逃跑。看到同学在水中挣扎,水性不错的宋加民什么也没考虑游过去,把宋刚拉到岸边。喝了一肚子水的宋刚脸色煞白,休息半天才回家。

  邻居侯传英的女儿因为生了一个女孩,男方和她离婚。走投无路的她,把姑娘留给妈妈,自己出去打工。2006年腊月的一个下午,侯传英在地里干活,让不满两岁的外孙女霍梦圆在附近玩耍。谁知道外孙女走到旁边的一个小桥上,一头栽到2米高的桥下面,脸朝下爬在2尺深的水里。说也巧,宋加民去接赶集的老婆刚刚从桥上过去不远,突然听到响声,他扭头一看在桥上玩耍的小姑娘不见了,马上意识到小姑娘可能掉下去了。他立即飞跑过去,跳下桥去救起小姑娘。当天晚上,小梦圆的爷爷、奶奶、外公、姥姥带着礼物上门感谢宋加民,他们说:“如果不是你救她,肯定没命了。”宋加民婉言谢绝送来的礼物,朴实无华地说:“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事儿,都会去救的,小事一桩,你们不用感谢我。”

  2006年腊月二十八的夜晚,天气十分寒冷,宋加民一家人早早睡觉了。夜里11点许,本村养猪专业户郑金勇手提矿灯去水坑旁边的养猪场喂猪,发现水坑里漂着一个人。郑金勇立刻想到了水性好的宋加民,慌慌张张跑来喊宋加民:“加民哥,有人掉水坑了!有人掉水坑了!”

  睡梦中的宋加民被急切的喊叫声惊醒,他顾不上穿衣服和鞋袜,只穿着秋衣、秋裤赤脚跑向水坑,看到一女人的头发漂在水面。他二话没说跳进水坑,游向女人。当他奋力把女人拖上水面时,他被压下去了。郑金勇急忙说:“不行,我去找个竹竿。”宋加民说:“来不及了!”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过5分钟时间,把女人捞出水坑。只见女人面色煞白、不省人事、命悬一线,他对郑金勇说:“不管是谁家人,赶快抬到我家,在你嫂子的被窝里暖!”

  这时,听到郑金勇喊叫的村民都起床了。首先赶来的宋加民老婆认出来女人是邻居牛延玲,就赶快往牛延玲家里抬。经过3个小时,到早晨5点钟牛延玲才会说话。天不亮,牛延玲的婆婆就来到宋加民家,跪在宋加民面前磕头说:“加民,多亏你救了她,你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呀!如果不是你,我们一家人就散了。”

  原来,28岁的牛延玲外出打工回来,和家里人生了一点气,晚上8点钟就去跳水坑自杀了。多亏她穿的是羽绒服,浮力大,不然早就完了。得救的牛延玲说:“跳水自杀一次,尝到了淹死的滋味,再也不跳水自杀了。”大年初六,牛延玲家大摆酒席,感谢宋加民和郑金勇的救命之恩。从此,逢年过节,牛延玲家人都要上门感谢宋加民。

  

  当电工死亡线挽回两人生命

  

  过去农村学校有秋假。1970年秋假,正在上初中的宋加民和村民们一起在生产队砖瓦窑干活。50岁的宋有朋不经意间摸到了裸露的电线头,380伏的电压刹那间将宋有朋打倒在地,好多人看着不敢动。宋加民勇敢上前,用力将粘在手上的电线拽下来,甚至拽下来一块肉。被电击昏迷的宋有朋躺在地上3小时才苏醒过来,3个月后烧伤的伤口才愈合。宋有朋见人就说:“如果不是加民眼疾手快,我就被电打死了。”

  1978年暮春的一天,已经当电工的宋加民正在大队广播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突然广播停止了,他赶忙走出广播室查看线路,发现村民郑先民倒在地上,裸露的电线搭在郑先民的身上。原来,那时的电线杆都是木头的,从地里耙地回来的郑先民赶着骡子路过一电线杆时,骡子把电线杆挂倒,裸露的电线落在3头骡子身上,把3头骡子打倒在地。郑先民抢救骡子时,把电线挑到自己身上。

  对电力知识了如指掌的宋加民急忙上前,拉住电线杆将电线从郑先民身上拽下来。刚刚结婚的郑先民被抬回家后,一家人哭得死去活来,宋加民安慰他们说:“不要紧,让他好好躺着呼吸新鲜空气,慢慢就过来了。”两小时后,郑先民苏醒过来,一家人破涕为笑。

  采访时,已经50岁的郑先民说:“不是加民侄子及时赶到,我30年前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了。从那以后,我这一辈子最害怕的就是电。”

  

  偶然相遇先后挽回三人生命

  

  竹林乡的公路既窄又处处坑坑洼洼,可行走在乡间的汽车往往撒野,向行人显示威风。200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宋加民在乡电管所开完会骑自行车回家路上,一辆带拖挂的货车疾速向放学回家穿过公路的两个10多岁孩子奔去。正好让走在旁边的宋加民看到。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他跳下自行车,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扔,冲上前去,猛力将两个孩子推到路边的沟里。货车“唰”一声过去,差一点他被车挂倒。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傻愣了好长时间才从沟里上来。

  2007年春天的一个傍晚,邻村的一位老太太来到郑寨村的水坑边想自杀。这个老人宋加民不认识,宋加民观察老太太许久,在心里打鼓:“天已经快黑了,老人家为什么坐在水坑边不走?会不会发生意外?”他来到老人面前问话,老人只说不想活了。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老人跟他回家。在聊天时,才知道老人是宋加民儿媳娘家村的。宋加民让老人吃完饭,给她儿子打电话把老人接回去。老人之所以想自杀,是因为和儿媳关系不和。

  “可惜老太太去年生病去世啦!”宋加民惋惜地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