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699件,经审查,立案654件。提案所提意见和建议已经解决或采纳的占18.6%,列入计划拟解决的占61.8%。根据反馈情况,委员满意率为70.7%,基本满意率为28.7%。政协提案为市委、市政府了解民意、体察民情,为促进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开征集提案线索
反映社情民意是提案工作的根本要求。为使提案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十一届四次会议前夕,市政协首次通过媒体公开向市民征集提案线索。广大市民踊跃参与,20天内,共接到提案线索600余条。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市政协归纳出50个参考选题,及时发至全体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使其提出的提案更具有针对性;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定向交给委员撰写提案;对个性问题,转交政府相关部门参考。
增加集体提案数量
增加集体提案数量是提高提案质量的有效途径。市政协加强对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政协专委会参与提案工作的引导,使其在课题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集体提案,参与促办与其工作有联系的重点或热点提案,重视从提案中遴选调研课题,形成了“调研——提案——跟踪调研——再建议(提案)”的良性循环。2007年,由市政协常委会议专题调研成果转化的集体提案达13件。同时,注重发挥界别优势,积极探索在提案工作中发挥界别作用的途径,建立了界别提案制度,全年收到界别提案26件,界别提案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
着力办好重点提案
十一届四次会议后,市政协遴选出17件提案作为2007年度的重点提案。为办好这些重点提案,市政协探索了“三结合”的办理方法,即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与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相结合,界别督办与提案人督办相结合,委员视察与现场办案相结合,扩大了参与面,提高了影响力。2007年,共开展6次重点提案督办活动,参加委员百余人次,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50余条,促进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现场办案解决问题
抓住热点问题的解决,是提高提案工作影响力的有效方法。市政协在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召开提案现场办理会,就涉及全市工作大局、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提案,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柳身和9个政府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会,现场答复,现场打分,现场公示结果,效果良好。
着力发挥提案实效
发挥提案实效、推进相关工作开展,是提案工作的落脚点。就如何发挥提案工作的整体效能,市政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发挥《郑州政协提案快报》直通车作用。围绕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将提案中的相关建议通过《提案快报》,直接报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围绕中心促办实事。2007年11月,市政协组织全国、省、市三级政协委员对市委、市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完成情况进行视察,提出51条建议,市长赵建才亲自参加视察情况反馈会,并要求承办的各职能部门必须根据委员反馈的情况查找问题,抓紧落实。三是借助平台增强实效。市长接待委员活动日是政府领导听取委员意见,改进工作,实行科学决策的渠道之一。市政协组织委员就提案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市政府领导直接对话,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发挥平台优势
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办的“我为郑州发展献良策”专题广播节目已开播14年,深受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的喜爱和欢迎。为发挥专题节目优势,市政协扩大政协委员参与面、承办单位参与面,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和承办单位的作用,促进提案的办理和落实。2007年,“我为郑州发展献良策”专题广播节目共播出70期,参与节目的政协委员256人次、承办单位28个。
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
组织省会新闻媒体有计划地对提案工作进行报道,促进了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收到提案后,市政协选择适宜报道的重要提案和热点提案,及时在新闻媒体上摘发,使提案中的意见和建议广为人知;提案办理过程中,邀请新闻媒体对现场办理提案、督办重点提案、难点提案办理面商会进行跟踪报道,加强对提案办理全过程的监督;提案办理完毕后,在报刊上开设专栏,登载重要提案答复,增强承办单位的责任感,增进办理工作的实效。
本报记者 武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