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开幕的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郑州市财政局局长王春山以书面形式作了《郑州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将重点向民生、“三农”、城市管理等方面倾斜,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报告核心】
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2258201万元,全年实际完成2776441万元,为预算的122.95%,增长37.18%。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3199918万元,全年实际支出2992930万元,为预算的93.58%,按可比口径增长38.95%。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市当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08年预算安排基本原则: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地方津补贴和正常运转;加大对民生事项的支出,新增财力更多投入“三农”、教育、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十件实事”等涉及民生事项的重点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支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扶优扶强、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发展引导资金;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确保农业、科技、教育等法定支出的需要,严格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的增长,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同时,合理安排偿债准备金。
财政支出关键词
重点向民生问题倾斜
2007年,补助资金10680万元,为全市100家破产、困难企业3.3万名退休人员办理了大病医疗统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20元提高到260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及时足额发放。筹集再就业服务资金18000万元,落实小额贷款担保资金6283万元,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12.6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及时解决了“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安排教育建设资金47968万元,用于市属高校、高中等学校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支持实施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落实资金7000万元,89172名本专科院校和中专学校学生获得资助。筹集资金对城市低保人员、大中专院校(含技校)学生食堂及特困生发放副食价格补贴,受惠人数近12万人。
【解读】2008年,我市财政投入重点向民生问题倾斜。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实现12万人就业再就业。从今年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支持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在50所农村初中建设并装备标准化实验室。落实农村民办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对我市低保家庭和生活特别困难家庭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分别给予5000元、8000元的一次性资助。新建30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对所有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1万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支持推行“片医”负责制,逐步实现让每一个郑州市民都拥有自己的社区保健医生的目标。
从今年起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80元。支持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支持新建改扩建25所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0%。支持完善大病救助制度。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对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支持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双困家庭”住房困难。
向“三农”方面倾斜
2007年,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总支出达到366000万元,增长32.7%。拨付资金19000万元,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七项补贴;拨付“两免一补”资金16200万元,全市43万名学生受益。筹措资金2500万元,更新农村中小学21.96万套废旧课桌椅;落实资金23000万元,全面推行“新农合”制度,全市382.4万农民受益,参合率达95%;为13.2万名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缴纳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金132.5万元;落实资金4140万元,为78所乡镇卫生院配置医疗设备,并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落实财政就业补助资金2723万元,对进城农民工实行免费培训和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为全市5.3万户农村低保家庭发放农村低保金5497万元。支持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8所,保障了全市1.2万名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1%;全市财政补助资金31159万元,新建、改造“村村通”道路1056公里,完成36.1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5万座农村户用沼气、1万座集雨节灌水窖,完成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我市贫困地区1万人实现脱贫。
【解读】2008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落实好奶牛和生猪生产扶持政策,新增农村户用沼气4万座,解决2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加大财政扶贫开发力度,全年实现1万人脱贫。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无公害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搞好500个农村文化大院和700个农村“一场两台”建设,实现5万户数字电视信号“户户通”。
向改善人居环境倾斜
2007年,大力支持市政工程建设,打通、拓宽、新建了江山路、中原西路、陇海路东段、货栈街-中州大道立交桥等一批市政道路,综合整治了中原路、花园路等城市主干道,实施了道路复浇、夜景照明、路灯改造、人行道板改造等道路设施综合整治工程,提高了城市道路的综合承载能力,有效缓解了市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园林环卫、河渠治理、污水处理、生态水系等众多城建项目的实施,有力推进了森林生态城、绿化模范城、环保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完善了城市功能,打造了精品街区,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文化品位。
【解读】2008年,我市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实施《郑州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构筑中心城区“一环两横一纵”的快速道路系统。积极支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陇海路高架路等城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支持道路整治、环境绿化、污水处理及水、电、气、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站一桥一路”、城市绿地、植物园、雕塑公园、背街小巷、城中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支持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支持完善郑东新区产业集聚功能,着力打造郑东新区经济发展高地。
向优化产业结构倾斜
2007年,落实工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项目补助资金2357万元,企业改制政策资金110735万元,支持电缆厂、金牛集团等国有企业改制和发展。投入资金10287万元,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投入节能降耗专项引导资金1049万元。落实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投入资金10033万元,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和软科学项目。
【解读】2008年,我市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继续把扶优扶强和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的着力点,深入开展工业结构调整提速年活动,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力度,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加快发展会展业、物流业等新兴服务业。加大对县(市)的财政支持力度,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本报记者 汪 辉 陈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