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错出成功
青春幻梦
假如重新选择
人不轻狂枉少年
侯宝林难倒华罗庚
达尔文,百年孤独
把自己修炼成名牌
爱并非理所当然
你什么时候最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达尔文,百年孤独

中原网  日期: 2008-05-09  来源: 郑州日报  
  达尔文被误会了一个多世纪。

  1809年2月12日是达尔文的诞辰,但直到去世,他都懒得同误解自己的人争论自己的观点,这恐怕不像自然界中的强者态度。然而就在百年之后,在“适者生存”等理论被无数人怀着各种目的利用后,人们才渐渐认清了达尔文真正想阐述的观点:越合理,则越能够长久存在。

  判别胜利者的标准不在于是否“存在”,而在于能否“长久存在”。典型的误会者代表就是希特勒,他把进化论拉过来当共犯、打着”优胜劣汰”的幌子夺去数十万扰太人的生命之后,落了个自寻了断的下场,没能以强者的身份“存在”下去。

  达尔文在天有知,看着世界成为进化论的试验田,他从不辩驳,却早已胜利。因为他明白人类在经历种种急功近利的解读后,终将明白“存在”的真正意义。

  有人说世间本无对错之分,成王败寇,得志者则大成。

  “适者生存“和“弱肉强食”的进化论观点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却并没有真正被理解——这仅仅是揭示了生物界存在现象的一部分。达尔文理论的另一面是从其晚年著就的《人类的起源》中体现的,表达了他对“爱”和道德伦理的阐述,强调了道德因素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我们完成了基本“生存”的需求,逐渐开始强调道德成本与社会和谐。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研究,为什么人或动物在航天飞机或宇宙飞船中会感到强烈的孤独当人在太空中失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生命被迫从关联的万物中孤立出来,在心理上便是痛苦的孤立状态。而如果共同遵循道德原则,人与人,乃至人与自然之间互相需要,互相关爱的和谐社会才能渐入佳境:抛弃道德与良心,一味强调“优胜劣汰”的人或群体,会像被扔到举目无亲的外太空般被完全孤立,最终被社会淘汰。这样的观点已在今日形成共识。

  而如这般良心的“进化论”,其实是达尔文进化论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这也是曾经违反规律的错行,终将在规律日趋明朗时暴露出来的根本原因。达尔文在晚年从人的身上看到、并从自然的角度阐释了“良心的起源”,它是冷酷的“适者生存”理论的温暖补充,也更能指引今日解决生存问题后的人们,更深层次的内心需要。

  从进化论的思想,回到达尔文本人身上。大生物学家其实是个单纯的人,还是“隐士”的典型代表。除了把旅行、打猎这些业余爱好发展成毕生钻研的事业,处江湖之远,低调与淡泊是这个“大家”一生的气质特征。但低调并不代表不会享受生活,恰恰相反,他的生活从不枯燥,甚至和朋友关起门来搞了个“美食俱乐部”:说白了,也就是什么都敢吃,比如猫头鹰,或者在船上集体吃了乌龟,直接把壳儿砸进海里去。

  达尔文的人生乐趣永远来自自己,他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取三勺土,居然种出五百多种植物,然后自己为这个惊奇乐上半天。他不解风情,完全不把慕名前来瞻仰他的美女当一回事,然后他的“猴子祖宗”理论还把人家说得吓晕过去。

  1858年夏天,达尔文在对进化论观点进行了长达20年的艰苦论证之后,准备将研究成果发表。就在交付手稿的第二天,他收到了另一个研究同一命题的科学家的论文,论文跟他的研究成果一致。在这个关系到谁是进化论创始人的重大问题上,达尔文再次选择了不争。这位大生物学家只是说,没关系的,只要科学有了进步,是谁推动了这进步又有什么关系

  所谓大隐,志在玄远。

  摘自《名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