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任“小巷总理”
昨日,当记者采访我市第一届大学生社区主任史新林时,他对当年到社区当主任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2000年,二七区有关领导到沿海城市考查学习后,做出了一个带有轰动效应的决定:面向社会招聘大学生社区主任。消息一公布,就吸引400多位报名者,经过笔试面试,最后,49名大学生留在了社区,当了“小巷总理”。资料显示,这也是我省第一次招聘大学生社区主任,这件“新生事物”也迅速成为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猛料”。选聘大学生担当社区主任的做法,很快被我省许多城市复制,成为开创基层工作的一个创新之举。
这一年,史新林到二七区福华街办事处苗圃社区就任社区主任。当他把“苗圃居民委员会”的公章换成“苗圃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公章时,其意义决不是增添两个字这样简单,他用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让辖区居民认识了社区的含义,让居民学会“有事找社区”。
上任后史新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决社区“急、难、愁”的问题。他召集楼院长、社区居民、辖区公共单位代表坐在一起,举行听证会和座谈会,讨论旧楼院要不要全面改造,以及如何协调铁路单位,改造资金来源等问题,每一个细节都认真讨论,最后按照听证会上大多数居民商定的办法施政,苗圃社区楼院进行了彻底改造。在史新林最初当社区主任的两年,仅居民听证会就举行过五次,包括启动苗圃市场、为居民楼院安装天然气等关系居民生活的问题。
2003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就如何围绕居民开展社区工作专访了史新林,郑州的基层社区工作经验引起全国关注,大批社区工作者来苗圃社区参观学习。
社区在变化。这个信号开始深入居民心。从一个提兜一枚公章的“皮包式”居委会,到有情必知、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困必助、有忧必解,社区由单一的居住功能,也逐渐变为市民提供救助、医疗、教育、娱乐等综合服务中心。
一枚公章,一个提包,一位退休的老太太,这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居委会”留给市民的印象。
2000年,当“社区”一词第一次出现在郑州的媒体上时,对于市民来说,还是一个新鲜时髦的用语。那个时候,还没有多少人真正认识到,从“居委会”到“社区”的称呼之变,是基层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开始。
从居委会到社区的变革
管窥民生精彩转身
本报记者 安群英 文/图
社区是舞台
有我更精彩
“社区稳定则社会稳定,社区欢乐则居民欢乐”。现在已经走上二七区民政局副局长岗位的史新林这样对记者说。
社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社区,社区也给了市民一个缤纷的世界。
在我市600多个社区这个大舞台上,数百万市民是最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
社区“软环境”的建设,集纳了社区工作者和市民的智慧。金水区开展的评选绿色家庭、环保家庭、学习家庭的活动,把敬老孝亲、和睦邻里、学习创新的种子播撒到居民心田。管城区举办了四届邻居节,白周梅大妈给小游园的“邻居树”培土的照片,感染鼓舞着在场的每个人。敲锣打鼓披红戴花,二七区嵩山路办事处把社区居民推荐评选的“好婆婆、好媳妇”送到娘家,用市民最喜爱的方式,建设和谐高尚的社区文化。
十年建设,我市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百腰鼓队、夕阳合唱团、科普大学学员活跃在社区,扭起秧歌就像回到年轻时代的老大妈、幸福像花儿一样奔跑的孩子,带给市民更多的温暖和感动。
十年建设,让更多年轻有为的大学生走进社区。在2006年进行的换届选举中,当选社区成员的大中专学历达1508人,占选任总数的52.5%,比上届提高5%。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8.2岁,比上届下降4岁,文化程度的“一升”和平均年龄的“一降”,给社区的发展注入活力元素、知识元素,让社区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洼地,也必将给社区带来更大的发展,探索出不同时期城市基层管理的新模式。
社区建设的“三级跳高”
“我们社区的工作用房,比区政府的办公楼还要漂亮”。说这话的是嵩山路办事处亚星社区的一位居民。
亚星社区新投入使用的社区服务中心,有整栋楼规模,分上下三层。入口处有一个大型电子显示屏,是各个活动室的导示图。装修一新的学习室可容纳百余人,室内配有桌椅及电脑投影设备,从周一到周五,社区组织老师向市民讲授电子、卫生、法律、插花、美术等他们爱学的课程,让市民不出家门口就能接受各种需要的教育。社区服务中心还设有居民会议室、健身房、娱乐中心、图书室等。
“这样漂亮的社区服务中心,在几年前还是不敢想象的”。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居委会”时代,办公用房不到10平方米,连个办公桌都放不下,好多居委会主任都是在家里“办公”。2002年,我市把社区建设“三个一工程”列入市政府当年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建成社区综合服务用房11.42万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居民活动中心143平方米,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9平方米,每个社区警务室37平方米。大大改善了社区的办公条件。对于新建社区、薄弱社区的建设,2005年市政府又出台决定,以各区投入为主,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奖补资金,用三年时间,使全市所有社区综合用房面积全部达到400平方米以上。
公共财政倾斜民生。我市在改变社区办公用房的同时,大力推行人居工程建设。以建设最适宜居民居住的小区为突破口,大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通过对居民楼院栽植绿树、粉刷墙壁、安装电子监控系统等系列美化和安居工程,一些灰头土脸楼院变为环境优美的居民家园。一批外观整洁优美,内部设施规范有序,基础设施面貌一新的社区也出现在市民面前,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还荣获了“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
从1998年至2002年的起步整合阶段、2003年至2004年的发展建设阶段,到2005年后的发展提高阶段,我市社区的建设实现了三级跳。每一跳,都迈向一个新高度;每一跳,都让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