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蜂”超轻型飞机 |
| 改革开放前刘庄村民的住房。 |
| 二十年前刘庄村民的楼房。 |
| 如今的刘庄新村别墅。 |
|
在公元1984年的史册上,中原农民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一年的2月23日,人均收入跨过千元大关的新乡市刘庄,买了一架“蜜蜂三号”超轻型飞机,用于防治农田病虫害,成为全国第一个买飞机的村庄。
一个多月后的4月20日,郑州市郊区农民郭元英也买了一架“蜜蜂三号”飞机,无偿送给乡政府,以表达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感激。郭元英成了中国第一个买飞机的农民。
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第一个买飞机的村庄、第一个买飞机的农民都出现在河南,海内外都为之瞩目。
好戏还在后面,近年来,中原农民买飞机的热情持续升温,又接二连三地买了7架飞机,以至于有人惊呼“河南农民真了不起”!
第一个买飞机的村庄
坐落在黄河故道上的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是一个在省、市地图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小村。这个不足2000人口的小村庄,却吸引了世界上150多个国家的参观者纷至沓来,刘庄也时时承受着外界探究的目光。
4月上旬,记者走进刘庄,只见刘庄工业园区内,纵横交错的管道、粗壮的发酵罐、巍峨的冷却塔,犹如一簇簇钢铁水泥的丛林;高耸的厂房里机声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而在生活区内,却是异常幽静,宽阔的道路、豪华的别墅、现代化的学校、高标准的幼儿园……都市里有的,刘庄也应有尽有。如果不是看到村周围的大片麦田,在这里竟然找不到多少农村的感觉。
刘庄是“谜”,它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一个领风气之先的别具一格的村庄。
改革开放前,刘庄就是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连创豫北平原粮棉单产最高纪录。盖房子曾经是中国农民心头最大的期盼,新中国成立后,在外村人羡慕的目光中,刘庄的小草房变成了小瓦房,又从小瓦房变成了楼房,一时轰动四方。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村民们说刘庄迎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上有好政策,村里有好带头人史来贺,刘庄从而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轰动!
史来贺其实比刘庄更有名。这位1949年入党、9次见到毛主席、14次进京观礼的农民,在刘庄当了51年党委书记,带领村民们把一个“方圆十里乡,最穷属刘庄,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的贫瘠村庄,变成了一个户均存款20万元,村民免费享受上学、医疗、用电、吃肉、喝奶等40多项福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来贺带领刘庄人经过冷静思考,决定因地制宜,继续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刘庄的集体经济实力迅速壮大。1983年,刘庄又迈出了新步伐,跃上人均收入1000元的新台阶。
经济实力雄厚了,史来贺提出刘庄要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此时的刘庄,已经拥有了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美中不足的是还缺一架用于防治病虫害的农用飞机。
在外界看来,一个村庄在二十多年前就想着买飞机用来种田,有些异想天开,其炒作性似乎大于实用性。在刘庄人眼里,这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说到当年买飞机的初衷,村民刘书军平静地回忆说:“原来听说人家发达国家用飞机给田里喷药,又省劲效果又好,俺庄富了,条件好了,自然而然地就敢想敢干了,就有了买飞机的想法!”
于是,1984年2月23日,刘庄向北京航空学院订购了一架“蜜蜂三号”超轻型多用途飞机,在全国甚至海外都引起了轰动。此后,这架飞机一直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
在外界面对刘庄的飞机流露的惊讶目光中,刘庄人并没有自我陶醉、浅尝辄止,此时,刘庄人又悟出了一个道理:单靠种庄稼、“刮地皮”,只能是小打小闹。这前后,刘庄已经土法上马了一批造纸、化工、机械、食品等项目,史来贺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本地产玉米的优势,搞微生物工程,形成刘庄的支柱产业。
史来贺要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把刘庄从小打小闹的“河沟”带入市场经济的“大海”。1985年,经过广泛调查论证,刘庄村党委一一否决了办糖厂、纤维板厂、玻璃钢厂等项目,投资460万元引进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仅用11个月,就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华星药厂,并很快打开了市场。
在刘庄,过去握锄把的粗手,现在握起了鼠标;过去的“泥腿子”,现在成了技术骨干。刘庄现任村党委书记史世领告诉记者,刘庄已有180多人获得高、中级技术职称,村里专门设立了科技成果奖,鼓励发明创造,每年还选派优秀人才到高校进修。一位美国专家到刘庄考察后啧啧称赞:“中国农民搞生物工程,在世界科学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有专家总结说,刘庄的发展轨迹是前20年单一种田,接下来的10余年发展小型工副业,最近20余年则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如此层层递进、步步加速。
第一个买飞机的农民
现实生活往往也很有戏剧性。
就在刘庄戴上“全国第一个买飞机的村庄”的无形桂冠一个多月后,河南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买飞机的农民。
1984年4月20日,郑州市中原区沟赵乡郭庄村38岁的农民郭元英一鸣惊人,他出资27000元订购了一架“蜜蜂三号”飞机,无偿送给乡政府,成为全国第一个在这方面“吃螃蟹”的农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原大地涌春潮。1983年春季,脑子活络的郭元英贷款3000元办了一家生产纺织配件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厂,由于当时几乎是独门生意,10个月就盈利1万多元,郭很快成了令人羡慕不已的“万元户”。
虽然成了方圆几十里的最大的个体户,但已经在集体生产体制中过了几十年的郭元英,集体观念仍然没有淡化,自己富了,应该为集体作点什么贡献。抱着这样朴实的想法,郭元英和家里人一合计,觉得一般的举动难以表达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感激,就买架农用飞机吧!
1985年1月,飞机运回来之后交付给了乡政府。郭元英捐献飞机的本意,是为了方便乡里为棉田喷药治虫,没想到却是事与愿违。
此时,农村开始由集体生产体制转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棉田被划成小块块,分到了各家各户,没有人需要用飞机来给自家的小块棉田喷药治虫。适合大面积作业的飞机就只能闲着,其间仅试飞过一次。
郭元英捐献飞机之举轰动了全国,他成了当年的“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这之后的几年里,郭元英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取经者、学技术者乃至伸手要求救济的各色人几乎踩破了郭元英家的门槛,郭元英和家人经常忙于接待、应付来访者,已经无力顾及纺织配件生产。
在局外人眼里,生产纺织配件可以迅速当上“万元户”——郭元英不就是从事这种行业挣了大钱,才买了飞机的吗?他能干,我也能干!很快,各种形式的纺织配件厂一轰而上,遍地开花。在良莠不齐的后来者冲击下,郭元英的纺织配件厂的生意越来越差……
闲置一年多之后,这架飞机又被沟赵乡转送给了郑州市邙山区,仍然是派不上用场。大兴安岭火灾过后,这架一直闲置的飞机又被运往大兴安岭,转送给了东北林业部门,飞机最终有了用武之地。
一群河南农民的“航空梦”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腰包越来越鼓胀的河南农民凭着敢想敢干的勇气,先后买了7架私人飞机,编织起“航空淘金梦”。
早在1998年,濮阳市南乐县农民高根发意识到,县乡航空市场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因物以稀为贵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于是就自筹资金20多万元买了一架蜜蜂通用型飞机,高根发的儿子高金敏则进入北京顺义一家驾驶学校进行飞行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高金敏便担任飞行员,开着这架飞机在当地从事飞行表演、农药喷洒、为企业做商业广告等业务。
此后,高根发一发而不可收。2001年,他又与该市范县毛楼村15位农民共同筹集资金55万元,买了一架海燕65G型通用飞机,于当年的国庆节开始载人观光。飞机抵达南乐后,很快吸引了大批游人,甚至北京、长沙、南京等地的农民都被吸引过来,争相目睹这架私人飞机的芳容。一些外地人来到南乐参观考察后,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河南农民真了不起”,还有人觉得这是个新兴产业,将来会商机无限,心头也点燃了买一架私人飞机编织“航空淘金梦”的激情。
2002年5月,林州市农民徐有林花费26万元买来一架蜜蜂11号飞机。同年10月,他又投资40多万元购买了一架性能更先进的解放-9改进型滑翔机。拥有两架私人飞机的徐有林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了一家飞行俱乐部,从事教学及商务飞行。
创办飞行俱乐部的还有河南省淮阳县曹河乡何楼村农民王伟。王伟在北京务工经商多年,期间他结识了北京航空飞行俱乐部的一位朋友,很快就成了该俱乐部的会员。通过几次上天飞行,王伟爱上了这项娱乐活动,看到俱乐部的生意很火爆,他从中悟出了商机,也产生了买一架飞机创办飞行俱乐部的想法。
2004年2月9日,王伟自筹资金30万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订购了一架蜜蜂4型民用飞机,回到家乡经营航空拍摄、广告、庆典、农田灭虫害及空中观光旅游等业务。王伟的“航空淘金梦”从开始筹划到实现梦想,仅用了两年时间。
与此同时,2004年1月30日,鹤壁市浚县的3位农民也高薪聘请了专业的飞行员和安全员,筹资82万元买了一架单翼螺旋桨轻型民用飞机,欲在当地航空市场大赚一把。
然而,对于飞机上天飞行,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进行严格约束。一些农民兄弟既不了解私人飞机飞行、运营的相关规定,也不清楚还要投入庞大的后期资金建设跑道、指挥塔、油库、电台等相应设施,只凭着一腔激情投入巨资买来飞机后,却是“买得起马配不起鞍”。他们的飞机因为飞行手续和硬件条件不完备而时飞时停,“飞天梦”一时难圆。对此,民航河南安监办公室副主任李庆忠表示:“我们鼓励农民兄弟购买飞机,但更不能漠视法律法规和必要的安全,因为天上无小事!”
看来,农民兄弟要想开着私人飞机飞上蓝天自由翱翔,还有一段路要走。
记者手记:心中有梦,美丽便不再遥远
有道是:时势造英雄。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时代,更是一个容易造就风流人物和人间奇迹的时代。
近年来,农民买飞机之类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兄弟,竟然敢于买飞机了,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逐渐富有和崭新追求。
私人飞机对中国人来说,已非可望而不可即,目前,中国私人飞机的总量在70架左右。据中国航空专家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全国私人飞机的拥有量将增加到2000架左右。
农民能够产生飞上蓝天的梦想,这也是一种创新思维!这种创新思维的存在,是一个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产生这样的梦想是难能可贵的,尽管实现梦想会面临许多障碍,一些农民由于准备不充分、条件不成熟等原因,已经屡屡受挫,但作为第一批“吃螃蟹”者,探索过程中的挫折是难免的,我们仍然对这些农民兄弟的“追梦”勇气和热情深感钦佩!
在这个就像飞机一样飞速前进的时代,让我们燃烧激情,放飞梦想,让心中的梦想直上云霄、展翅高飞吧!只要我们心中有梦,美丽便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