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我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社员靠集体劳作,大伙吃饭,饭稀得照出人影,群众形容说:“一吹一个浪头,一喝一个回流,碗里有个疙瘩,一看是个人头。”
舅舅原在县棉花厂工作,因不慎被花包砸伤了腰,厂方以丧失劳动能力为由将舅舅下放回家。家里唯一的三间破旧草房长年失修,四处透风,房上檩条张着嘴还不时地往下掉坷垃,尤其夜晚听到这响声挺是吓人的。
一天清早,舅舅搬开木栅栏头门,忽见一旁榆树下躺着一个蓬头散发的疯女人,脸色苍白,已奄奄一息。舅舅下意识地觉得有可能是饿昏的缘故,救人要紧,马上让我去食堂把饭打来,把她扶起来一口口喂下去,疯女人慢慢醒来,睁开了双眼,泪却夺眶而出。后来才得知,她是一个哑巴。哑巴得知好心的舅舅救了她的命,见人就指指自己的口,又用食指与拇指一合一张地放在眼上感恩而形象地比画,说什么也不离开这个家。经街坊邻居撮合,在小队长主持下,二人在毛主席像前鞠了一个躬。从此,在困苦中,一个残疾、一个聋哑和孤儿的我组成了一个多元弱势的家。
尽管生活艰苦,但哑妗的身体却渐渐恢复起来,她除坚持每天打饭外,有时还接送我上下学。一天哑妗去食堂打饭时发现,伙上炊事员偷偷蒸了一笼子馍放在大面案下边的筐子里,并用布盖着。哑妗突发奇想,急中生智,叽里呱啦地一边喊一边手舞足蹈地走到门口向外边指了又指,炊事员莫名其妙跑到门外看究竟,这时哑妗急步回头拿了一个馍揣到怀里就跑,炊事员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已上当,一拥而上,在后边追赶着厮打着,哑妗一边跑一边假装往馍上吐唾沫,一位长者气喘吁吁地说:“这哑婆劲真大,算了吧,她不会说话,坏不了事的,馍要回来也没法再吃了。”一场为馍的争夺战算结束了。晚上放学后,哑妗打开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笼布,把馍递到我手中,我好久没有吃馍了,吃起来特别香,狼吞虎咽地很快吃光了。哑妗看到我吃馍的样子,傻傻地笑了。
这年冬天,天冷得特别早,放学做作业时脚冻得像猫儿咬似的疼痛,手冻得僵的拿不住笔。第二天哑妗从场上拉来土坯,自己和泥垒起煤火来,折腾半天煤火垒好了,却没有煤往里填,于是她借来邻居的拉车跟着村里拉砖的车队到公社窑厂去了,窑厂的煤堆积如山,哑妗不由分说装了一车拉着就走,被窑厂门岗拦住不放。在争吵不清又争执不下时,把负责治安保卫的叫来解决,谁知这一负责人是哑妗老家门口的一个街坊,知道她家里一贫如洗,无奈地说:“让她拉走吧,领导追查,就扣我的工资。”
第二年秋末,阴雨连绵持续了五六天,家里草房上塌了碾盘大的洞,外边不下里边下,这天哑妗利用屋后那棵槐树用绳子绑上横杆往房上吊椽吊草吊泥巴,硬是把那个洞堵上了,累得一天没吃饭。夜间突然她胃病发作,疼得在床上折跟斗。
随着时局的改变,社员开始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农村生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当时我去县重点中学读书,因临毕业复习考试,几个月没回家。一天哑妗老早起来,和了一大盆面,在家中烙起油饼来,她把烙的油饼放在竹篮子里,用包单包好,并找村会计在纸上写了我的名字,放在篮子里坐村里的驴车到县城找我去了。
偌大一个县城,大小学校少说也有几十所,加上语言障碍,又没有亲情关系,她往哪里找啊,简直像大海捞针一样。她一连跑了四五天,逢学校就进,见有背书包的门口就掏出纸条问,每到一处所遇到的不是摇头就是摆手,还有的以为是找校长上访而把她推出门外。饥了啃一块干馍,渴了就喝点自来水,手中那个纸条握湿了又暖干了,字被汗渍洇得几乎无法辨认。到了第六天她失望了,一步一回头地踏上了返乡之路。
她在马路上走着,对面突然来了一辆大卡车,因躲闪不及,永远地告别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