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油价,松绑?还是继续扛?
大学岂能成为
市场浸淫的名利场
顾彬说出一个文化真相
值得商界精英
深思的首善财富观
孕妇信息泄密门
由千名大学生签约端盘子看人才结构配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学岂能成为
市场浸淫的名利场

  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在“大学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市场经济“是以物质利益为动力的”,但大学的使命和精神,要求它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他批评了要求“大学办学围着市场来转”的思想。对有人提出高等教育要产业化、市场化,个别人还呼吁中国大学私有化,彻底实现所谓转型的观点不以为然,他说:“这种认识不顾高等教育本质的属性,不顾大学的天然本职的使命,把大学当成了市场经济的附庸。”(据《新京报》)

  大学固然不该成为市场经济的附庸,因为学校不是企业,如果大学把狠命赚钱当做是追求的目标,大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崇高意义,大学是一个赔本生意,不应该看做是用来赚钱的,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在笔者看来:大学如果整天用金钱来衡量一切是很不道德的事情,也不可能真正把大学教育办好。英国教育家纽曼认为:大学教育的唯一目标是要使学生精神上成人。大学教育是通过一种伟大而平凡的手段去实现一个伟大而平凡的目的,即为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但不幸的是,我们的大学校园正日渐为物质利益所浸淫,被虚名假誉所颠覆,也为现实的就业困难所消解。正如纪宝成校长先前所指出,大学里传统的行为准则正在被实用主义所取代,学术不端行为频出,官僚主义盛行,大量师生涌入“名利场”。有网友甚至认为:中国的大学已经变成了利益集团圈钱的工具。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有些人是因为生活所迫,还有些人是精神的堕落,比如一些作为师长的教授博导们,却迷失于物质的诱惑之中,不能坚守学术的那片绿荫,把科研项目当成赚钱的工具,把学生当成廉价的打工者,部分大学教师成了利益集团代言人,有的甚至为了一己私欲而弄虚作假,不惜斯文扫地。

  当然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有必要利用市场经济来营造一种平等、宽松、自主的氛围,可以合理汲取市场经济中有利于大学健康成长的部分,但必须要保持独立的大学人文精神,绝对不能随波逐流。

  正如纪校长所言,大学又必须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虽然大学也是作为众多利益集团中的一个市场主体,但大学必须时常警惕自己的利益由于人们要求它更加实用、更加适应现实、更受大众喜爱而遭受损害。大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世俗化,大学应回归净土,营造宁静校园,坚持独立的思想和风格,大学师生应当坚守三尺讲坛和一方书桌,还有大学的发展也应当切合实际,老老实实搞建设,切切实实改善师生的衣食住行,不贪求什么最高、最大、最漂亮的虚名,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杨亚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