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盖茨给富人上了一课
真正的文学需要内敛而非浮躁
俩“江城子”带来的思量
让阳光权力与公民意识一起成长
少林武术产业越做越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俩“江城子”带来的思量

现在,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影响发生方式,与以往相比,有了极大的变化,一个人要想以在纸媒上发表一两首短诗而名动天下,实在是太难了。不是吗?消费时代,文学的边缘化命运不可避免,众人想的是如何多挣钱、发大财,某人在报纸上登个分行仅有10来行的“卜算子”、“菩萨蛮”之类的,有谁会在翻报纸时多瞅上几眼?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眼下,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凭着在《齐鲁晚报》上发出的俩“江城子”,让无数读者和网民议论不休。这大概算是继“梨花体”之后,轰动全国的又一诗歌事件。

就文本而言,从古迄今,识汉字的人就未见过王兆山这种类型的长短句。一个大活人,能打破人鬼之间的界限,替鬼说话、为鬼填词吗?没听过没见过谁能,王副主席却能。震区的人遇难后,在他的笔下,不是闭上了眼睛,而是“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后地面上发生的一切”,遂发出感慨:由于得到了某种疼爱,“纵做鬼,也幸福”。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鬼语是作鬼语者发出的反人性之声。遇难者抗拒不了山崩地裂式的灾难,也没抗拒得了作鬼词的人对他们亡灵的侮辱。见过强暴者对生者的侮辱,见过强暴者对死者的侮辱吗?见过。见过强暴者对死者的侮辱,见过强暴者不顾天上神明、不顾人间伦理,用这般强暴的反人类语言对死者进行肆意的侮辱吗?没见过。

两个“江城子”,读后让人一时无语。王副主席作“江城子”时,既有自觉的文体意识,亦有自觉的抒情意识。他的残酷之情相当饱满,对人心的穿透力极强。它既让人产生情绪反应,还让人产生不良的感官反应。生者没有无端冒犯死者权力,这应是不能再低的底线。拿国难作谀词冒犯死者、侵害死者,更是人神共愤。

文学评论家王晓渔说:“地震时代,不仅是文化地震,隐蔽的精神地震、心理地震以及那些直接表现出来的其他地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爆发。”地震,震动了人的身体,也震撼了人的灵魂。震出了生命的高贵,亦震出了一些人的人格卑劣。作为一个文化事件,王副主席白纸黑字的“江城子”可算是地震震出的一种次生灾害,众人千万不要小视这异样的灾害,因为它给人们带来的历史、文化思量实在是太多太多。今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