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应拓宽对基础教育一些岗位的认识
探索培养新型青年农民的有效途径
学术自由与科学家的责任
为什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准确理解“多难兴邦”科学内涵
论“五个文明”
家庭压力与社会网络资源的运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应拓宽对基础教育一些岗位的认识

在我国基础教育系统,“班主任”作为一种岗位存在由来已久,但将班主任视为一种专业,则是近几年的认识。2006年6月,教育部就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首次明确提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至此,班主任的专业性岗位地位得以确立。那么,如何行为才能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实现呢?

一、增进认识,是班主任专业化实现的基础。在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架构中,班级是最基本的组织,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主任实现的。班主任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发展。所以,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浪潮,班主任必须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通过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现实情况则是,班主任人选的产生,往往由学校领导根据工作需要指定,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他能否维护好班级纪律。被指定为班主任的教师不一定具备必需的专业素养,只是被模糊地认为适合做班主任。被选作班主任的教师也未必将班主任工作视为主业,而认为一个教师只要专业课教得好就行,至于班主任当得怎么样倒在其次的不乏其人。在许多领导和教师心目中长期的认识是“教师兼班主任”,而不是“班主任兼教师”。前者视班主任工作为“兼职”或“业余”。不改变这种认识,班主任的“兼职”或“业余”地位很难改变。试想,一个被视作“兼职”和“业余”的工作,它又怎么能够实现“专业化”呢?所以说,班主任专业化的实现,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

二、政策支持,是班主任专业化实现的保障。班主任专业化实现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当是在政策层面有所体现,使班主任专业化成为一项制度。

1.政策的导向作用。在班主任的专业性地位得以确立之后,应即出台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既规定必须设立班主任,又规定班主任必须的任职资格制度。如此将会引起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必将有力地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政策的激励作用。班主任专业化实现的重要条件是教师愿做班主任,愿做才会下气力去争取做好。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教师们争做班主任,做好班主任。比如,可以实行类似于教师职称系列的班主任职称。

3.政策的保障作用。政策至少可发挥两方面的保障作用:其一,提供经费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经费预算中划拨一定的经费,作为班主任培训专项经费。其二,提供时间的保障。在学校,各科教师的工作量国家有明确的规定,而班主任的工作量却没有规定,使得各校在安排班主任工作量时缺乏政策依据。

三、提升素质,是班主任专业化实现的根本。班主任专业化实现的第三个关键环节就是要采取措施,使班主任掌握班主任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引领班主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提升班主任专业知识,主要靠学习。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由专家现场讲授辅导,或通过网络学校给班主任授课,规定必修的课时和必读的相关书籍等。另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研讨会、班主任班团队会现场演练观摩会等形式,多为班主任提供实践和互相切磋的机会,促进班主任专业技能的提升。要引导班主任投身教育科研,从收获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享受追求班主任专业化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牛小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